《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详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内容。
2、情感目标: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培养学生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技能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⑶ 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在网页上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⑷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9课。齐读课题。
真不错,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也读对了。“着( zhao) 地”。
二、检查预习:
1 、找六生接读课文
2 、检查生词。
科学 辩论 不容更改 责备 违背 1磅 解释
宣布 比萨城 固执 怀疑 拖住 胆大妄为 信奉
先自己试试,有不会的可以请教一下别人。指名读,齐读。
在这些生词中哪几个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
三、感知人物
这是当时的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那么读了课文你对伽利略又有什么样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145页,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伽利略?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评价: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用心,很多同学都在书上写了自己的理解,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相信现在你对伽利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交流: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伽利略?
(一)勇敢的伽利略
从哪儿看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出示:“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让我们把目光都聚集到这一段。
你也来读读,有同感吗?
哪一个词让你感觉到伽利略的勇敢?“怀疑”“违背” 这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
那其他人的态度呢。
同一个人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态度会不一样呢?
谁了解亚里士多德?
课本上就有一句,谁注意到了?
出示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介绍,学生读一读
读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你崇拜他吗 ?该怎么读这段话?
当时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把他看成真理的化身,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这就是信奉,这就是不容更改的真理。来一起读。
可是就有人敢怀疑他,这个人是谁?板书。
你说人们会怎么对待他?
人们对伽利略仅仅就是责备吗?
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也是在 16世纪,意大利的布鲁诺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你知道他都遭遇到了什么吗?他被当成宗教的叛徒,为了逃避审判,不得不到处流浪,四海为家,但还是被捕入狱了,在监狱里,他被 不断地审讯折磨了 8年 ,最终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
你说,人们还会怎么对待伽利略?如果让你换个词(屏幕空)还可以把责备换成什么?
面对人们的责备,责骂,谴责,伽利略放弃了吗?退缩了吗?
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伽利略?
(二)善于质疑的伽利略
接着交流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伽利略?
我们来看他思考的什么?
出示语句:“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栓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人人都信奉为真理的一句话却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给大家一些时间,认真读,仔细想想他的怀疑有道理吗?
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生之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有道理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段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伽利略的思考与推理?而且重复了两次。
(如果)
如果,说明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不是简单随便的,而是以假设正确为前提,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伽利略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可见伽利略是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人。
质疑,可不能小看,这可是科学家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许多真理都是诞生于质疑!
(三)严谨的伽利略
接着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伽利略?
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你也来读读这段话。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反复?我们来大胆的想象一下:伽利略都是怎样做实验的?
这次是离地 10米,下次是 15米,还可能是……,高度不同进行了许多次试验。还可能是做试验的地方不同,还可能是重量不同,这次是 10磅和 1磅,下次是 10磅和 20磅的……
这就是反复的做,一次又一次的做。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伽利略?
从伽利略的反复试验中我们读懂了一个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伽利略。板书
(四)相信科学、坚守真理的伽利略
同学们眼中的的伽利略是勇敢的,严谨的,善于质疑的,我呢也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伽利略,我想交流一下可以吗?伽利略已经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的了,作为大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那为何还要宣布公开试验呢?
试验之前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 1590年的比萨斜塔。
此时试验还没有开始,斜塔下已站满了人群,我们也都站在斜塔下,伽利略就站在高高的斜塔顶上。你们现在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崇拜者,信奉者,对于一个敢公开挑战亚里士多德人,你们会怎样对待他?
你想对斜塔顶上的伽利略说些什么?
有没有支持伽利略的?没有,人们对伽利略有的只是嘲讽,辱骂,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住伽利略的脚步,他准时出现在斜塔顶上,看,他右手拿着一个 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 1磅重的铁球,向斜塔周围的人群看了一眼,深吸一口气,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你们的反应在哪里?
看到这样的试验结果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
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