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后记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学生们纷纷说开了:蝙蝠是哺乳动物;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蝙蝠是飞行高手,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蝙蝠喜欢夜间出来活动……雷达不管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雷达是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等。这时揭示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学生提出了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学生这一问,学生纷纷嚷开了:有关系,关系大着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的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4~5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印好的小练习纸条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靠的是嘴和耳朵的。运用表格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得出结论。
三、以演促读,突破难点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我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的耳朵,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当作超声波的学生从嘴里出发向前,遇到了当障碍物的学生,赶紧返回到蝙蝠的耳朵。这样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板书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四、拓展延伸 知识迁移
学了课文,学生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我因势利导,话题一转:科学家就这样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他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验研究,进行发明创造。 你还知道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最后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蝙蝠和雷达》教后记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