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洪云《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
大成小学民族校区:翁洪云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的魅力”。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喜欢弹琴,山野樵夫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因音乐而结下不解之缘。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赏曲导入,由“绝弦”生疑
1.欣赏音乐导入。(古筝《高尚流水》)
2. 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扣“知音”主线
1.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3. (出示)默读思考: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伯牙绝弦的原因?
4.初解“知音”。
三、精读课文,悟“知音”深意
(一)自主学习,理解句意
1.小组学习:(出示)
默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句意。
哪些地方最能看出他们是“知音”?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句意
①解句意。(重点提示“善”的一词多义和语气助词“哉”“兮”)
②连起来说说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二)品读句子,感悟得“知音” 之喜
1.艺术的“知音”
①汇报句子和感受。
②联系上文,感悟对音乐的共同追求。
③句式迁移,感悟“知音”
2.生命的知音
①补充故事。
②导入原文资料(出示)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
(三)重现情景,深悟失“知音”之痛
……
四、赏曲回味,咏“知音”情怀
1.伴乐吟诵《伯牙绝弦》。
2.欣赏乐曲和有关“知音”的诗句,感受艺术的魅力。
3. 布置作业
,翁洪云《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
tag: 伯牙绝弦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