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892  栏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关于质疑,我的确也曾心存顾虑,不知孩子们会在课上问一些什么问题。当第二天早上我到校时,果然有同学来报告:“××同学说要在课上问我,鲁迅的老婆是谁?”孩子必竟是孩子,于是临上课时,我只强调了一句:“大家质疑应紧扣课文,就文章本身来说,看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后再搞一次‘鲁迅先生知多少’知识竞赛。”因为从本学期以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训练,所以课堂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都能切中要害,找出关键,这与长时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家所看到的第二课时的课堂实况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有价值的重要环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课前的这番功夫,也就是这节实践活动课,这才是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真正过程。

  第二课时中,孩子表演的课本剧,以及对同学质疑问难的解答,我均没做任何课前辅导。我就想试一下,这样做究竟行不行?事实证明,以前我们的确低估了孩子的潜力,其实只要我们启发得当,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完全可以轻装上阵。所以课堂上,再也没有了我以往自认为精彩的讲解,而是孩子们滔滔不绝的陈述。虽然其中也不乏幼稚,可笑的说法,但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没有这样的错误,他们还需要学吗?对于“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样的句子,只要他们理解了,一两个词用的不当,又有什么关系,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我想:这些问题也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值得说明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帮助他们解决疑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理解“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句,我引导学生用自己手边的资料来辅助理解,谈谈鲁迅先生遭受了哪些迫害,又是怎样无所畏惧地用笔用文章来抨击旧社会的。再比如自由谈谈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关爱劳苦大众的事例,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可能因年龄小,他们对于收集到的某些资料不甚理解,例如有学生就谈到了《阿Q正传》。这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一天天的增加,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明白的。

  原本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让孩子们在演完一个课本剧后,自己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演,这么安排台词,这么做动作、做表情,你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让其他同学点评一下他们的表演。可展示给大家的只有40分钟,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这一环节我就忍痛割爱了。现在想想,其实这个环节是不该舍去的,因为他们的陈述过程也就是他们感悟、认知的过程,这会给其他同学非常大的启示。

  第三课时,将在孩子们自悟自得课文的思想内容后,进行品词析句的练习,即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巧,这样让课文更充分地发挥其例子的功效。

  整篇课文的教学构想及其实践过程,是我自己对过去教学的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虽说整个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但事实证明:本篇课文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三尺讲台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天地,它是孩子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悟自得的乐趣;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原文地址


 

上一页  [1] [2]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文章

tag: 鲁迅先生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