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
A: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词;
2、能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B:3、理解作者以“山中访友”为文章题目的主旨;
4、学习运用作者通过想象和自然进行心灵交流的表达方法。
C: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在你最初读这篇文章时,这个课题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
2、从“访”字入手,解决“访友”的意思是有目的地去看人,并跟他谈话。
3、可是这篇文章中的朋友都是不会说话的,这又如何谈得上“访”呢?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分段读,一人一段。
2、同学之间互评。
3、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把课文读出感情来,首先得“理解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请回答的学生同时到黑板上写出来。
2、拜访朋友总是件很愉悦的事,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作者这次山中访友的感受吗?(板书:满怀的好心情)
3、请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好心情的句子。
4、交流。
5、齐读这两句话。
6、作者究竟和这些朋友如何交往才有着这样的满怀的好心情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近这些朋友。
四、体会“我”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
(一)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要拜访第一位老朋友——老桥。
2、一起将第3自然段读一遍。
3、在作者的心里,老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抓住“德高望重”一次,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品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德高望重?老桥为什么能称得上德高望重?
4、把对老桥的敬重之情带入到文中读这段文字。
(二)第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要到树林里去拜访朋友,请读一读第4自然段。
2、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知己”?
3、读这段文字,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它们和作者是“知己”的词语?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露珠、树儿都是我的知己,现在我就是走进这片树林的“作者”,你是我的知己,你想对我说什么?
5、千言万语都凝聚在那轻轻地呼唤中,默默的眼神中,深深凝望里。请再读读这两句话。
5、其实鸟儿不过是在叫唤,在作者眼里却是——
露珠不过是在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在作者眼里却是——
树儿不过是在迎风摇摆,在作者眼里却是——
6、作者为何要这样说?(体会拟人的手法让这些物体都有了人的情感、人的行为,更能说明作者的喜爱之情。)
7、在树的凝望中,作者产生了奇妙的感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
(三)第五自然段
1、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让我们也来和它们打个招呼,请读第5自然段。
2、读这段话里,你体会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相见时心情怎样?
3、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本都是不会说话的自然之物,可是在作者眼里却是那么得热情,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读也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交流呢?
(1)师生合作读,生读课文内容,老师读以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的口吻添加的文字,形成对答。
(2)老师读课文内容,学生以“朋友”的口吻对答。
4、从这样的问候中,你能感觉到作者和这些“朋友”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吗?
5、山中的一切,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你能试着像作者一样和他们打打招呼吗?
五、文中还有很多好朋友没有拜访,还有好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上的特点等我们去探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我们继续和作者一道去拜访山中的朋友。
(四)第六自然段
1、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都包含着生命的密码,等待这能读懂它的人去破解。读来读读第6自然段?
2、你觉得这些落花、落叶、石头中饱含着怎样的生命密码?
3、作者又是如何破解这些生命密码的呢?请画出表示作者动作的词语。
4、这段话中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是什么?
5、观察这三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排比)运用你精妙细致的感觉也和作者一样破译一下自然的密码,为这一自然段再续写一句。
6、再读这一段,并将自己续写的也读进去。
(五)第七自然段
1、按理说,此时在山中突遇雷阵雨应该是件很沮丧的事,可是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2、在作者看来,这都是天地的恩泽,请默读这一段,尽力去体味作者当时的想法。
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好心情
1、我很奇怪,作者所谓的这些“朋友”也是我们都曾见过的,课我们为什么就没有和它们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
2、请小声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相互联系和比较,其中有什么联系。
3、组织学生交流。
(1)首尾呼应;
(2)时间从早到晚,说明作者对自然的流连;
(3)比较:文章开头的“满怀的好心情”和文章结尾的“带回满怀的好心情”。
这两次好心情有什么不同?从中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自然馈赠给我们每个人同样的美好,但是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才能感受到。)板书:热爱自然。
4、女生读第1、2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首课题
1、文中的“朋友”不够过是些平常的自然之物,不能说话,更无法交谈,回到我们上节课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叫作“山中访友”?
2、在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 》里有这样的话,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中访友,饱含着作者对南山的无限眷恋,蕴含着作者对大山的一往情深。
四、听写本课生字词
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将词语嵌入其中,给学生报听写。
2、检查、订正。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后思考
学院街小学 吴莉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案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案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案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
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 “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tag: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