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波《春天的手》互动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王林波
教材: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说明:本文发表于《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的《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上;
教学目标:
1. 运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识字19个。
2. 体会几个表示手的动作的词的意思。
3. 朗读、背诵《春天的手》。
4. 观察春天,听、唱《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的朝气蓬勃。
课前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园、田野中找春天;准备生字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投影。
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进入学习情境。
1.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学生拿出自己画的春天)谁愿意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点评:课前充分准备,走出课堂到生活中感受春天,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2.老师也画了一幅画(教师板画),你们看漂亮吗?这幅画还配了一首儿歌,名叫《春天的手》。
二、熟读课文。
1.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想象景象。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想象,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2.请学生练读课文。你有不认识的字吗?该怎么办呢?(引导交流识字方法并小结。)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请学生同桌互读,提出读书要求: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读得没
你好,请你帮帮他。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4.同桌推荐,个别生读(自评、互评结合)。
5.师生合作读书。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三、引导识字。
1.借助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抚、摸、掠、拂、拍、拉”引导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做动作理解字的意思。
[倡导探究,让学生找规律,理解得会更深刻,通过动作理解字意,直观形象。]
3.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四、学习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配上动作,加深体会。
2.教师朗读小诗《春妈 妈的三个小姑娘》,请学生想一想春天还来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编儿歌。
春天的手--------小草,
小草----------------。
春天的手------------,
--------------------。
[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这一环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创作,运用中还能体会到小诗人的成就感。]
4.老师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将歌曲引进语文课堂,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是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
6.引导学生自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作业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主题为“春之声”的画展。
2.搜集相关的诗歌,筹备“春之声”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王林波《春天的手》互动教学设计
tag: 教学 , 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