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品悟 激情表达《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和后记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
——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
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
父亲般的亲切,
还有哲人的敏锐、
专家的自信,
战士的勇敢,
把教室变成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
健康成长的乐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
细读品悟 激情表达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半截蜡烛》一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母子三人一次又一次地同敌人巧妙周旋,最终保护了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斗争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的动作、神态、语言,尤其是紧张的心理活动,体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战斗”中,他们面对敌人时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品格。
课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教材,发现,如果把课文拍成一部电影的话,其实主要有这样几个镜头:巧妙藏情报、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故事一波三折,层层扣紧,惊心动魄,非常适合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细读品悟,同时以此为基础,激情朗读,以读促悟,并相机进行练笔,以写进一步叩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于是,我是这样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中那个特定的紧张氛围,走进那镇定自若、聪明机智的一家三口表面风平浪进,实则心急如焚,万分紧张的内心世界的。
一、资料引入,巧妙铺垫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知之甚少,于是课前我便布置学生进行了一些搜集,在课上,通过学生交流,我补充说明的方式,让学生在心中大致有了这样的一些认识:(1)战争是残酷的,可恶的法西斯分子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发起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2)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人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背景材料将影响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对知觉产生顺向影响。可以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心态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背景资料的引入,目的是抓住学生知识的空白点,引发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引向以思维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铺垫。】
二、细读品悟,以读促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引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这一环节,我是这么做的——
师: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了,顿时,一家三口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为什么?
生:因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是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这段心理活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
生:伯诺德夫人心里很着急。
师:谁能读出这样的感情?
(指名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伯诺德夫人的反应是什么?
生: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把蜡烛吹灭了。
师:你看出了什么?
生:伯诺德夫人当机立断,非常机智勇敢。
师:再来读读这段描写,抓住细节,圈点勾画,仔细琢磨琢磨。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她的“当机立断、机智勇敢”?
生:“急忙”,伯诺德夫人动作很迅速。
师:为什么?
生: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来不及了,她得抓紧时间。
师:好样的,注意抓住细节。
生: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师:这和“急忙取油灯”有什么关系?
生:德军一点燃蜡烛,那两个孩子惊慌得“脸色苍白”,一旦被敌人看出破绽,那就糟糕了,所以,伯诺德夫人要“急忙”点燃油灯。
师:好一个当机立断,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你还从哪些细节中体会到了?
生:“轻轻把蜡烛吹熄”中的“轻轻”。
师:请你模拟一下:
(学生模拟吹蜡烛的动作)
师:这个动作“无声胜有声”,你传递给了敌人怎样的信息?
生:哦,先生,这油灯光线太暗,可有可无,我就把它吹灭吧。
师:你心里真是那么想的吗?
生:不,我想:我得让敌人相信我,马上把蜡烛熄灭,要不,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太可怕了!
师:所以你就轻轻地吹灭了蜡烛,可是你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阴险狡诈的注视中,你的每一个细微的表现,敌人那恶狼般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呢!所以,你必须——
生: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
师:这就叫——
生:不动声色。
生: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师:是呀,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你还从哪些细节体会到了?
生:伯诺德夫人的话。
师:出示句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句话没写提示语,结合我们刚才体会到的,想象一下,伯诺德夫人会怎样说出这句话呢?
生:她可能会若无其事地说(生读)
生:她可能会不动声色地说(生读)
生:她可能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生读)
生:她可能会微微一笑,然后慢悠悠地说(生读)
师:明明心里急得慌,还慢悠悠地说?
生:为了不让敌人看出她紧张。
生:为了让敌人信以为真。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伯诺德夫人!让我们再作进一步想象,为了让敌人不起丝毫怀疑,伯诺德夫人可以强调哪些字眼?她会怎么说?
生:强调“这盏灯”、“亮些”,因为“这盏灯亮”而蜡烛光线微弱,所以才能让敌人同意换掉蜡烛。(生读)
生:强调“瞧”,为了转移敌人的目光,让敌人看油灯,而不是盯着蜡烛,避免看出破绽。(生读)
生:强调“先生们”,这样显得比较礼貌,好让敌人放松警惕。(生读)
师:你们的想象都有道理,其实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有一点是相同的——
生:不让敌人怀疑
生:安全地灭掉蜡烛!
师:带着你们珍贵的体验,自己再去读读这些句子,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读“她看着两个脸色惨白的孩子……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就这样,抓住细节,字斟句酌进行阅读品悟,再通过个性朗读进一步加以体会,学生深深走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人物的精神品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唯有激活了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叶澜教授的真知灼言,让我的心头再次燃过光亮。】
,细读品悟 激情表达《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和后记tag: 教学 激情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