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是说伯父用风趣的语言来批评“我”,说“我”读书马马虎虎,这句话就说明了“我”感到非
常的羞愧,以后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的了。
生:(老师)谁还有补充?
生:这句话就是伯父批评“我”,用这句话来激励“我”,使“我”以后做事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生:(老师)支同学懂了吗?(众笑)
支老师:刚才那几位同学说伯父用那句话来教育“我”,使“我”认真读书了。但是伯父并没有说“我”读书不认真呀?他只说记性好不好。我小时候我爸爸也经常说“你的记性不好,我的记性好”。他说我的记性不好,并没有说读书的事呀?那么怎么就叫教育后一代了?
生:(老师)谁来回答?
生:是因为伯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而“我”的年纪还很小,照常理说应该是年纪小的记性好一点,
而“我”却不好,还是伯父的记性好一点,所以又羞愧,又悔恨。
支老师:我觉得同学们的记性都很好。
生:因为“我”看书只是囫囵吞枣,根本就没有记住里面的好汉的个性,所以把这个人的事按到那个
人身上,张冠李戴乱说一气,根本就不是记性差,而是没有认真读书。
支老师:“张冠李戴”、“囫囵吞枣”这词儿我怎么听不懂!。(众笑)
生:(老师)我来解释一下,囫囵吞枣是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糊里糊涂。
支老师:这跟吃枣放在一起干嘛?
生:(老师)这个表面意思就是把整个枣吞下去,不尝它的味道,而里面意思就这意思。(众笑)
支老师:张冠李戴叫毕步宇解释。
毕生:这词是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支老师:人家是在开玩笑!(众笑)
毕生:不是开玩笑。这里是比喻做事弄错了对象。
支老师:明白了。
生:(老师)支同学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众笑)
支老师:现在暂时没有了。
生:(老师)好,暂时没有那就说到这里,现在来碰壁(众笑),哦,说错了,是学习“谈碰壁”这段 课文,还有“救车夫”,“劝女佣”又能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什么品格?陈义说。
陈生:同学们..体现出关心劳动人民,不嫌弃他们的品格。
生:(老师)就是关心劳动人民,痛恨旧社会。
支老师:老师他刚才说错了,他说同学们关心劳动人民。
生:(老师)哦,是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就是这样,还有什么不懂的?(众笑)
支老师:问问大家。
生:(老师)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何葵初,你说。
何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众笑)
生:(老师)陈义来回答。
陈生:(读文)“伯父逝世以后..
不叫我干重活”。鲁迅先生他自己就是个有病的人,他还很关心女
佣阿三,不叫他干重活。
生:(老师)何同学还有什么不懂?
何生:“救护车”夫还没说呐!
生:(老师)“救车夫”刚才支老师..(众笑)刚才已说过了。
支老师:你们是不是打算汇报第一件事和第四件事?
生:(老师)还有。
支老师:还有就再接着说。
生:(老师)那同学们对哪些地方比较感动呢?请谢丽梅同学讲。
谢生:(读文)“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老师)嗯,你读得很不错..
支老师:全班同学跟她学一学,都读一读这段。(学生们齐读这一段)。
支老师:你们再学一下,“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听她怎么读,表现出深切的怀念来。
谢生:(读文)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支老师:谁想跟她比?
生:(老师)我。(众笑)
支老师:读吧。
生(老师)(重读这段。)
支老师:你要是读这么快的话就比不过她了。深切的怀念是很沉重的,不可能读这么快。
生(老师)(重读,支老师指点语气。)
支老师:大家读这几句,看我的手势,开始。
(生齐读这几句)
支老师:非常好,你们还有吗?
生:(老师)还有。
支老师:还有就说。
生:(老师)谢丽梅同学,刚才你读了这段话,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谢生: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
生:(老师)那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莫生:是..(读文)“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老师)你可不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把这两句话串起来?(众笑)
莫生: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支老师:错了,把“伯父”放在前面。
莫生: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tag: 教学 语文 鲁迅先生 网络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