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但是鲁迅先生不直接批评他,只说了“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语重..
生:(齐)心长。
师:对。(板书“语重心长”)就像她们刚才说的,先生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就是为了教育..
生:(齐)我。
师:(在板书“语重心长”后加“育后人”,并让学生齐读板书),懂不懂?
生:(齐)懂。
师:“劝女佣”刚才说得不太好,哪位同学还想说说“劝女佣”这一段?别的组有没有愿意说的吗?生: (读文)“伯父逝世以后..劝我多休息。”
师:大家一起来读这句“他对自己的病,”开始。
(生齐读这句)
师:你接着读。
生:(接着读完)阿三是周先生雇的女佣,自己生病的时候却自己来干活,不叫女佣来干,对她非常
关心,而对自己的病一点都不在乎。
师:说得不错,你补充?
生:(读文)“她愁得眼睛起了蒙..像隔着雾”。阿三的眼睛有了病,看不清东西干不好活,周先生
没有辞掉她,而是叫她继续留在家里。
师:她说得很有意思。阿三眼睛已经病了,干活也干不好,鲁迅先生并没有辞掉她,反而照顾她让她
少干点活。
生:我觉得阿三并不是鲁迅这家里的女佣,而是她的丈夫失了业,她的眼睛又病了,所以鲁迅先生才
雇了她做女佣。
师:有意思,你还加上自己的分析,因为她丈夫失业了,又有病,无法生活了,鲁迅把她请到家里帮
忙干点活,接济她的生活。好,很有意思。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还有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他已经病了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就是说他对文学艺术非常喜爱。
师:他不仅仅是喜爱,他本身就是个文学家,大作家。他用他的文学鞭挞旧社会,写了很多杂文来嘲
讽当时的社会,所以反动政府才怎么样啊?
生:(齐)迫害他。
师:明白了吧?
生:(齐)明白了。
师:自己整夜地咳嗽,还要工作,反而劝阿三多休息,这就是帮助别人连自己都怎么样?
生:(齐)不顾了。
师:都忘了。(板书“关心他人忘自身”。看板书问)还缺东西不缺呀?再读一读看,“语重心长育后 人,借题笑骂世道昏”,像是在干什么?
生:(齐)写诗。
师:可下面(指第三行板书)突然变成“爱心”“恨”,还得加字。我看你们有这个才气没有。谁来? 先告诉我,“爱心”前应该加几个字?
生:(齐)两个。
师:“恨”前面呢?
生:(齐)两个”
师:填什么?没关系,说错也没关系,试一试。
生:献出爱心社会恨。(众笑)
师:他恨社会还是社会恨他?献出爱心可以,“社会恨”说不通。你来。
生:献出爱心黑暗恨。(众笑)
师:还是说不通,你来试试。
生:献出爱心心中恨。
师:献出爱心了心中还恨,(众笑)搅在一起说不清了。
生:献出爱心把敌恨。
师:这好像是说快板书!。(众笑)还有吗?其实非常平常的两个字,看我填,(填板书)“多少爱心多少恨”。大家一起读一下整个板书,开始。
生:(齐)(读板书)语重心长育后人,借题笑骂世道昏,多少爱心多少恨,关心他人忘自身。
师:你们刚才告诉我通过这四件事来表现鲁迅的品质,那么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指板书上的诗)
就是这样的人。明白没有?
生:(齐)明白了。
师:大家再想想,“语重心长育后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什么字?只要一个字。
生:(齐)育。
师:不对,他为什么“育”呀?因为对她怎么样?
生:(齐)爱。(师板书“爱”)
师:对了,是一种爱,“借题笑骂世道昏”表现了一个什么字?
生:(齐)恨。
师:和“恨”同样的意思,我写“憎”字行不行?(板书“憎”)
生:(齐)行。
师:“多少爱心多少恨”表现出什么?
生:(齐)爱和恨。
师:“关心他人忘自身”呢?
生:(齐)爱。
师:整个课文归纳成了四七二十八个字,这二十八字又可以归纳成几个字?
生:(齐)“爱”和“憎”。
师:这就叫“聪明人读书越读越薄”。不管这篇文章有多长,写了几千字,它实际写了几个字?
生:(齐)两个。
师:就两个字,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而且分明的爱憎情感。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到现在为止,还有疑难吗?
生:(齐)没有。
师:没有那就该下课了吧?
生:(齐)不下。
师:不下干嘛?再坐一会?(众笑)好了,下课吧!
本课板书全样:
深切怀念——谈水浒——语重心长育后人
说碰壁——借题笑骂世道昏
救车夫——多少爱心多少恨
劝女佣——关心他人忘自身——爱、憎
简评
一、本课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可能让学生进行自己学习,当好学习的主人,主要体现在:
1、给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没有按照习惯作法来逐段学习,仔细分析,而是一下子把整个
课文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思考,去互相研究探讨,然后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就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做自己的主”或者说“能给自己作主”。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哪里最感兴趣,哪里最感人,就重点学习哪里,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读,两人读,小组读,一边读一边研究讨论等等方法都由自己做主。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也可以自主选择汇报内容和汇报方式,等等。这就完全避免了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2、请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生发言讨论,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特别是教师也以学生的身
份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参与,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的发言,质疑也不动声色地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引导讨论深入发展的主导作用,比直接去指导,提示巧妙得多。
3、在学生自读前,教师没有给他们布置任何直接指向课文内容的“思考题”,没有搞什么“带着问题
读”,只要求学生“悟出道理、受到感动、得到启发、感到兴趣、提出疑难”,并以此汇报学习成果。这样的要求,不把学生的思考局限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特别是不局限在研究课文具体内容中),有利于启发学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保证了自主学习的充分性。
二、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读书作为理解和领悟的主要手段,实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大纲》语)“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真理,没有人怀疑,但“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却是那样难以实施,总是被过多的讲解、分析和提问所挤占甚至代替。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阅读教学尚存在的一个遗憾。
三、对人物品格的高度概括,本次教学的板书将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概括为一首诗,已经较集中地表现
鲁迅先生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使学生对人物有了鲜明的认识。但教师又顺势推理,高度地概括出“爱“憎”两个字。这就特别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而分明的爱憎情感,这正是鲁迅先生最鲜明的战斗的个性。这种高度的概括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抓住最基本的特征认识了书中人物。
第二课时
师:现在开始汇报学习成果。先不要举手,听我说怎么汇报。站起来以后先说:“我谈我悟出的道理,
或者说我受到的感动,或是另外几点。(指板书“悟出道理、受到感动、得到启发、感到兴趣、提出疑难”)
tag: 教学 语文 鲁迅先生 网络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