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第1课时)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声音洪亮)
师:请坐!第一课我们学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沉默,小声嘀咕)
师:这首词的题目。对每一篇文章啊,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什么?(沉默,小声嘀咕)是题目,所以题目也是一个关键的解读这篇文章的一个着眼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是非常有名的散文家梁衡的一篇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初中有没有学过梁衡的文章?(生:没有)他有一篇文章叫《晋祠》,写得非常好,将来呢我们还要学到一篇叫《把栏杆拍遍》。小学有没有学过?有一篇文章叫《觅渡,觅渡》,“寻觅渡口”。《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看这个题目,跨越了一百年,从哪一年开始?(有学生小声说“1898年”)这个“百年”怎么解释?1898到哪一年?(板书1898-1998)1998,1998年梁衡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对居里夫人的一种崇敬之情。《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么这个“美丽”呢,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厚的,丰富的,我们在解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呢,来不断地全面认识。我们学习第一篇文章呢,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理清思路,那么这篇文章呢,我们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首先,我们看第1段和第2段,我来读一下第1段和第2段,同学们有一个任务,就是边听边思考,他写第1段目的是什么?他写第2段目的是什么?我们看第2段的时候,觉得哪一个词语或者是哪一种手法觉得能够帮助自己写好文章,带着这个问题思考。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1分钟57秒)
师:张申弘毅,问一个问题,第1段只有一句话,你认为第1段这一句话实际上作者想让它起一个什么作用?
(张申弘毅有点茫然,无声)
师:来,你从题目开始,一直把第1段读完。
(张申弘毅读,声音很低,没有节奏)
师(温和地):再把第1句第1段话读一遍,声音再提高一点。
(张申弘毅声音响亮多了)
师:好了,我再来问你:第1句话“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这一句话成为一段,它起什么作用啊?
(张申弘毅依然茫然)
师:大家说起什么作用啊?
(有学生说“呼应题目”)
师:呼应题目,哦,说得好,用两个字就是什么啊?点题。好,坐下。对了,这是一种写法,我们写文章要尽快地点题,这样呢,老师便于抓住你的思路。你看,他一下告诉我们了,到底是写谁啊?居里夫人。为什么说“跨越百年”呢?是因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那么下来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这个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就那么值得人们去关注吗?100年了,究竟这个“美丽”指的是什么?他还没讲到。到了第2段,他,作者,梁衡,必须要落实题目当中的“美丽”,不然的话,它就成为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了?离题、跑题的文章了,它肯定不能跑题。好的,我们略微思考一下:第2段,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怎样概括?
师(稍微停顿):陈志宏!
陈志宏:1898年12月26日,玛丽·居里在法国科学院作了关于镭的报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师:嗯,有时间,1898年12月26日,这时候居里夫人多大年纪?
(学生在寻找,根据课下注释,答“31岁”)
师:31周岁,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叫什么?
陈志宏:妇人。
师:妇人,“妇人”的修饰语怎么说?
生:“年轻漂亮”。
师:我们能不能再简洁一点,再简洁一点概括一下这段话,你看这样:居里夫人开始怎么了?那要是演一场戏的话,居里夫人开始怎么了?开始出场了,居里夫人的出场。那么用一句话概括“居里夫人关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法国科学院全场震惊”,看看这样概括是不是能点到这段话的核心,我们要有一个意识,就是要有一个概括意识。那么作者呢写居里夫人的出场,我们来研究一下,居里夫人她的出场给我们的印象是怎样的?什么地方写到了?汤琪君!
(汤琪君沉默)
师:她的出场有哪些表现?
汤琪君:“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师:这时居里夫人在我们的眼前呈现了,“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这是首先看到的,然后看到了什么?
汤琪君:脸庞。
师:脸庞是怎样的?
汤琪君:“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
师:哦,“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这个神情自然是显现在脸庞上,而脸庞作者用了一个词是什么?
汤琪君:“白净端庄”。
师:“白净端庄”,而作者特别写到了什么?(学生沉默)而特别写到了什么?(生答“眼睛”)大眼睛,是怎么修饰的?
汤琪君:“微微内陷的大眼睛”。
师:“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怎么?
汤琪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师:“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鲁迅讲过一句话,他说“要极俭省地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来”,那么最好是写他的什么?
(有学生答“眼睛”)
师:对,写他的眼睛,鲁迅有一篇小说叫《祝福》,看过没有?(学生默然)《祝福》的主人公是?(有学生在嘀咕“祥林嫂”)对,祥林嫂。(有几个学生表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听说过吧?鲁迅回到家乡的时候,有一次偶然见到祥林嫂,他写祥林嫂的眼睛,用了这样一个词语,他说“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她的眼睛一转,“还表明她是一个活物”,如果眼睛不转的话,站在你面前,你感觉不到她是一个有生命的人,那说明她已经非常怎么了?汤琪君:虚弱。
师:虚弱,精神怎么?用一个词,鲁迅笔下的人,精神都是,许许多多的都是怎么?
(汤琪君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
师:是麻木的,被封建礼教迫害,所以他写的是祥林嫂。那么,梁衡呢,他写居里夫人,没有具体写,只说“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为什么会内陷呢?(学生沉默)为什么会内陷啊?(有学生答“她是白种人”)对了,她是白种人,她本身就是这样“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这是作者理性的表述,没有用形象的手法,你看我们课本第6页有一张图,第6页有一张画像,第6页吧?(有学生说第5页)噢,教材不一样啊!我的是老版本了,都是上一年剩下的,上一年剩下的给我们了,就是在第5页上,居里夫人的画像,嗯,这句话我们来品味一下。居里夫人出场,作者用了一种手法,来描写居里夫人这个人物,这种手法叫什么?这是一种描写手法。(有学生在下面说“外貌描写”)对,外貌描写(板书),外貌描写,那么,一会儿,我要告诉同学们,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还有一种叫法,叫什么描写?(有学生在下面答“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是吧?都是属于一类的,那么,我要是和这一比较你就知道了,我们和第1句比较一下,“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写这句话有什么用吗?写这句话有什么用呢?(有学生嘀咕“对比”)邵炯!
邵炯:反衬。
师:反衬?
邵炯:居里夫人发现镭影响非常之大。
师:影响之大,这时候“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就是人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什么一样?“鼎”是什么意思?(生答“一种容器”)见过“鼎”吗?鼎是巨大的,我们叫有四个脚,有两个耳朵,(有学生“是三个脚”)有的是三个脚,最大的那个鼎,司母戊大方鼎,四足两耳,鼎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回答)古代祭祀用的,有多种用途,现在说法国科学院人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那个大鼎里面的水怎么?烧开了沸腾起来,写这些人人声鼎沸,目的就是为了写谁啊?(有学生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了,你刚才说的是反衬,反衬我觉得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我们学过的,对了,叫侧面描写。是不是?好,坐下。(板书“侧面描写”)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第1课时)tag: 课堂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