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6.5—2006.8)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06.9—2008.8)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08.9—2008.12)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阅读成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