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张:包括你后面的一个设计。洪:对,续讲故事。张:大禹三十岁了,才结婚,后来还有“仅仅”等这些,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去体会一下,体会大禹为了治水所付出的这种巨大的牺牲。在这种牺牲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应该说它既是一个神话故事,又是一个非常写实的。让孩子回到生活中来理解大禹的这种精神,我觉得在这方面,在帮助孩子克服理解的障碍上你是做得很很细致的。洪: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因为像“才”“仅仅”“却”这些词语,如果只是靠让孩子查查字典,理解它的意思那是不够的。所以我就是通过比较的读,在这种反复的比较中的读中,帮助孩子去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意,然后感受大禹牺牲个人幸福为百姓谋幸福的这种情怀。这就是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张: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我经常说的,老师引导的很适当。实际上引导得适当这种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首先,要引导得适当,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很细致地倾听孩子他到底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想着我要教什么。所以你有一种倾听,细致的倾听,及时的判断,在引导上又注重,既肯定他,既尊重他,又包含鼓励,同时这种提醒又适到好处。所以说能这样引导,我们说这个老师很有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教师的一种综合素养的表现。在这节课上,我也有比较深的感触,你做得特别好。洪:(笑)不,您过奖了,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张:这种40分钟的课堂也需要创设一个孩子比较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包括活动方式,所谓的设计得好,可能真的也要从孩子出发,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您在这方面是怎么思考的?洪:我是比较注意创设情境的。比如说,我觉得中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会比较好,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环节,教材没有进行很详细的描述,也就是说,这是个空白点。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善于发觉利用这个空白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以我就创设了由老师来讲故事,然后呢,由孩子续讲故事这个环节。其实老师讲故事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铺垫。张:实际上您铺垫的也非常好,非常感人。洪:我讲到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就停了,我问小朋友,大禹的儿子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而面对自己的儿子,大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他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然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续讲下去。张:在孩子续讲故事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孩子不同的理解,这种丰富性就表现出来了,而且也表现出了我们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针对童真、童趣的真实。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体验,来表达,化身为大禹的孩子,要对大禹说什么,这也加深了孩子自己的个人体验,个人的理解力。所以课堂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积极,很活跃!我想,这对孩子学《大禹治水》这样一个耳熟能讲的故事,在理解力跟思考力上都是有帮助的。那么上完课后,可能还会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你自己觉得呢?洪:我自己觉得指导孩子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时,我引导不够,自己说得多了一点,在启发孩子深刻感受和体会上,我显得不够耐心。所以感觉孩子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这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张:对,的确。老师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面教学,对孩子也不是非常熟悉的时候,要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是很困难的。我已经注意到你是很热心,很积极地在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但有时候还是表现出还不够耐心。还不够耐心就体现在留给孩子思考和尝试的时间还不够,还不是太有信心。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就想:我包办难题吧,多说一些。但多说一些的话,孩子就变得被动了,特别是孩子的很多思维啊、理解啊,就受老师比较多的影响,他的主动性、自主性就显得不是最好了。好的教师确实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但是,把空间让给孩子也不是那么简单。就是说你在创设情境啊,在更好的鼓励引导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热心,孩子也需要在老师帮助、影响之下,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当他对课堂的参与有更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时,课堂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我也期待你在以后的教育教研探索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洪:谢谢张老师!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http://blog.tajyw.com/user1/hongyanping/archives/2005/164.html
上一页 [1] [2] [3] [4]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