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勘探员叔叔说,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子?
[生]原来是一片密林。
[师]勘探员叔叔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里有有花有草,还有昆虫。
[师]后来变成了什么——?
[生齐]大——海——。
[师]从哪里知道这里曾经是大海?
[生]因为这里有贝壳,有小鱼。
[师]又过了很多很多年,这里又变成了什么——?
[生齐]高——山——。
[师]大海怎么变成了高山了呢?
[生]是因为地壳变动,慢慢上升形成的。
[师]大海变成高山要经过成千上万年,极其漫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把它体现出来,谁来试试?(两个学生先后试读,教师给予鼓励。教师进行范读。)谁把时间读得好像更长一点?
[生齐]老——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一起朗读。)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了我们地壳竟是如此的变动,告诉了我们许多地壳变动的知识。读到这里,你们对这本石头书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石头书里的知识很多很多。一块小小的石块里,居然蕴藏着这么多的知识!
4、[师]说得太好了!勘探队员们从金光闪闪的矿物中,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金矿;从色彩斑斓的各种矿物中,可以推断这里蕴藏着何种珍贵的矿藏。(教师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四段话:“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大家一起把勘探员叔叔说的这一段话读一下。(学生一起朗读这段话。)石头书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就是财富。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他通过研究 “石头书”,为我国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教师在黑板上“知识”两字下边板书:(财富)。)
四、总结课文
[师]石头书跟我们用的书一样,有字,有画,有知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只是读这本书需要许多特殊的知识和技术。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石头书在哪里呢?
[师]大家说,石头书在哪里呢——?
[生齐]在——山——上。
[师]对,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的脑袋里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许多问题,充满着好奇,非要把问题弄清楚。课文上有一个词,叫——?
[生齐]刨——根——问——底。
[师](教师在黑板右侧下板书:刨根问底。)问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一直问到把问题弄清楚。大家把这个词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刨根问底”。)“刨”是什么偏旁?
[生]侧刀旁。
[师]对,刨就是挖掘。刨根问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问题一直追问到底,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这就叫——?
[生齐] 刨——根——问——底。
[师]这是科学探究精神的体现。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石头书》教学反思
一、探究试阅读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从学生的“问”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我出示课题后,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17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反衬了教师智慧可爱的一面、亲和的一面、感性的一面,放大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引导学生感受岩石这本大书的神奇趣味,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中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本文的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找出字和画,并随机进行解释,用形象的画面和专业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效果较好。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但是最后在了解了化石的作用,让他们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时,未处理好,效果欠佳。象这类知识性的课文中,如果让学生充当科学家来介绍自己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投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一定会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很强。
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奥秘还等待你们去探索,例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要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
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习。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开发初步的探究精神。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示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从正确流利达到有感情。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在读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探究精神,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石头书》评课
海门货隆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季陈娟:《石头书》这篇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石头书》教学实录、反思和评课tag: 教学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