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知道这个故事从哪儿来的吗?
生:战国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妈妈让我背过一本书,书上说的。
师:书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的。
师:想听听吗?(师伴着课件读这个故事。三个人物:赵王,大臣,苏代出谋。)
(故事略)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最后说……
师:你真聪明。能从故事中就知道这一成语。
师:这个成语还有其他说法呢,出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师: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变成课本剧吗?
小组排练。
指名小组台前表演。
组一。(只是分角色读,没有表演。已下课。)
娄湘生:
今天在这节课上,为什么让学生花了这么多时间让学生读。你为什么让学生反复读?
郑梅:
我是想让学生读出不同的层次,来感受到其中的寓意,在反复的读中来体会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而不仅仅是进行说理,语文课还是应该以“读”为主的。我今天设计的课件可能有些内容没有展示出来,我在想,假如今天学生读得不好,我该怎么办呢?我可以把重点词语出示出来,逐字逐句地读,让学生提高,来体会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娄湘生: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活活把你饿死”其实它的读法是多元的,还可以带着一种气人语气。不一定就像课堂上你所要求的那样,有可能是故意气它的语气。阅读课不一定只读够量,还要读出质。读法应是多元的。
另外关于寓意:
鹬蚌该不该争?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小日本鬼子占了我钓鱼岛我该不该争?.......
来源:吴老师工作室 作者:执教:一师附小 郑 梅 笔录:吴琳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www.lexue88.com首页>>>>>>www.lexue88.com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tag: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