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我教《三打白骨精》实录

我教《三打白骨精》实录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655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教《三打白骨精》实录,

我教《三打白骨精》
 
马新锋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

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适合于学生进行简要

复述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两个训练点展开教学。

训练点一:辨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我从人物入手,在分清“三打”的层次后,说说谁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评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

、唐僧)。同时领悟作者写人物的手法,遣词造句的匠心。

在教学中,老师着力给大家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细致的研读,训练学生思维能

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对文字的敏锐程度。同时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独到的见解,碰撞出思维的

火花。

训练点二:练习复述“三打”故事。

此项训练是在辨析人物性格特点之后展开的。让学生思考:怎样复述才能让人爱听?启发学生抓住能

充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情的词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句

子。

 

下面撷取课堂上的几个片断,与大家一同分享。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大家心情怎么样啊?

生(小声地):紧张。

……

生(手儿举得高高):我觉得很热。

师(一怔,微笑着):为什么?

生(夸张地):人太多了!

师:哦,我明白了!小匡同学是说,今天高朋满座,心情十分激动。对吗?

生(拼命地点头):对,对。

反思:

这是上课伊始的一个谈话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课堂的气氛中来。探讨:有无存在的必要

?如果有,有多少价值?此环节面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回答(或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有没有讲

究的必要?抑或避重就轻,一带而过。此案例是点到为止,并未过多纠缠。当时,听课老师的确很多

,又大多集中在小匡同学周围。“热”是人之感觉。但小匡说,当时他心里觉得很“热”,这个“热

”字用得非常生动、精练。小匡同学是一个思维敏捷,用词很讲究的学生。他平时说的话就很值得大

家推敲,甚至是我这个当老师的。这是一个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精彩”(注:一家之见。)。但这

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

 

教学片断二

师:读了“一打白骨精”,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白骨精。

师:找出描写白骨精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白骨精是个怎样的人物?

……

生: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因为她逃走时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

生:白骨精是一个狡猾的人。她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着一罐斋饭,……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师:为什么白骨精要化作美貌的村姑?说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生:美若天仙。

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

师:这美的后面藏的是什么?

生:藏的是一肚子的坏水。

……

师:这美的后面藏的是恶,是一颗害人的心。

反思:

这一教学环节,我参考了窦老师的设计。讨论白骨精时,紧紧抓住“美貌”,通过一列描写“美貌”

的词,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骨精的狡猾、阴险毒辣。使学生明白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做到

深入本质,不被表面所迷惑。同时,注重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和拓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六年级的

学生掌握的词已经很多,在课堂上交流,有助于相互启示,共同促进提高,拓展巩固。

 

教学片断三

生(情绪激动地):我认为白骨精很聪明!

师(一怔,紧锁眉头,关注地):嗯,很有想法。解释一下?

生:白骨精很聪明。她想的办法很好,做事想得很周全。她如果不聪明的话,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

吗?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我不同意!白骨精这么坏,不能用“聪明”。

师:对,“聪明”是个褒义词,含有称赞、表扬的意思。能用在白骨精身上吗?

生(不解,“固执”地):我还是不明白,我认为能用这个词。

师:白骨精的确很“聪明”。但她把这么好的脑子用在害人上,用在做坏事上。用阴险、狡诈更为准

确些。你认为呢?

生(若有所思,还在念念有词。)

……

反思:

在评析人物之时,同学们在宽松的课堂上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甚至出现了敢与老师争辩的场面

。这正是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堂的境界:思维活跃,有沉思,有争辩,不时有独到的见解,有思维的碰

撞。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地研读文本,没有真切的感受,能有如此的见解吗?但提出这样见解的

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呢?他们对文本的研读能到这个程度吗?他们的思维能紧紧地跟上,一

起深入地思考吗?他们的感受同样真切吗?在课堂上这样辨析,他们有多少收获?收获大吗?——不

得而知。

,我教《三打白骨精》实录

《我教《三打白骨精》实录》相关文章

tag: 白骨精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