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578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这三小节的描写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写人的文章我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写,作者却是由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让我很受启发。

师:你有一双慧眼,你的作文水平也一定很棒吧!是的,“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

师:那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是闲笔吗?它与下文有内在的联系吗?留一个问题给大家。

师:刚才我们品读了1-3节,这3节不仅写得景美、情真,写作手法也很新颖,让我们齐声诵读,把这优美的文字留在脑海中吧!

(学生诵读)

师:作者苏叔阳说他一生最感激最敬重的人就是老师,特别是刘老师,对他一生影响极大。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师: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

生:刘老师

师: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生:刘老师

师: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苏叔阳把他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和敬意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呼喊声中——

生:(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刘老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能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风筝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理想一直在学生心中翱翔?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随作者走进文本,从那生动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中去细细品味。

教学反思:

为了“风筝”飞得更高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后记

 

这次活动关注更多的是“常态课堂”。因此,我在备课时首先确立一个这样的认识,“常态”就是要摈弃虚浮,贴近平时教学,在“有效”一词上下功夫,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这们理念指引下,我预设并教学了这一节课。

一、读得充分,重视反馈。

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备课时,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老师说过的的话:“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业道德”。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画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二、互动生成,长文读短。

“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初步提示了表达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三、抓关键词,品读课文。

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从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人格的奠基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教后感受:

课堂,是我放飞的风筝,

它放飞了我孜孜追求的希望,

也承载着我专业成长的理想。

 

学生,是我放飞的风筝,

他们血液里流动着美的向往,

更寄托着我教书育人的理想。

 

为了“风筝”飞得更高,

我们愿付出挚爱的琼浆,

让真善美在风筝身上闪光!

 


教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  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田野里,公园中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放风筝的身影,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村居》。同学们爱放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相信学完本课,你的问题就会找到答案。

设计理念:学生从背诵小时侯学过的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来引发放风筝的快乐体会,写生字“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审题入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六安市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