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生命真谛,超越自己——评长篇小说《绍兴往事》中的正能量

生命真谛,超越自己——评长篇小说《绍兴往事》中的正能量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956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生命真谛,超越自己——评长篇小说《绍兴往事》中的正能量,

生命真谛    超越自己   

—评长篇小说《绍 事》中  

                  

2013年12月,绍兴市柯桥区教师陈文超的《绍兴往事》面世了,从而为绍兴文坛增添了一朵奇葩。读完整部小说,我觉得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怎样超越自己的命题。

超越自己难在哪里?什么是生命的真谛?开卷有益,《绍兴往事》中作者用饱含人间大爱的言语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活的画卷,探求了生命的真谛,解答了怎样超越自己,怎样领略人间的真善美爱。

一、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认识生命中的正能量-真善美爱

《绍兴往事》中作者通过倒叙笔法首先写了我母亲的死,又把父亲的死作为小说的结局。死是最真实的事,是一个生命的结局和作为社会意义的人的最后归宿。最后,作者感叹:“呵,我父亲终于学会替别人着想了。”

母亲是信佛而精神上超越自己,父亲是死前在价值观上超越了自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确实!只有活着,做一切才可能有意义!释迦牟尼佛在回答外道的提问时(人死后是什么样子?)保持沉默,并不是不知道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而是让我们重视当下,重视活着的时 候,只有活着没死,我们才有机会修行,做善事,俢福积德。所以,父亲临终时的醒悟对他来说应该是为时已晚,但对活着的芸芸众生而言不失为一种启示。
    而有些人觉得死了才会超生,所以当他活着的时候是为了去“死”,但值得注意的是:死也并不代表超脱。想要知道自己将来是否会超脱,只有看自己活着的时候的所作所为,因此活着的意义比死了要大得多。“不是为信仰去死,而是为了信仰勇敢地活下去!”

在小说里,老姑婆的形象也是有启示意义的。“老姑婆是个六根难净的人,她也像普通人那样,只能超越别人,无法超越自己,尽管她已遁入空门。”在老姑婆身上作者同样提出了如何超越自己的人生命题。六根难净,动物本能,吃喝拉撒,生命必然。“由此可见,人可以教育别人,但不可以教育自己,人也可以超越别人,但不可以超越自己。”这个看似作者的结论,其实是作者深入思考人生的一个过度。

“其实,母亲是很能吃苦的,在物质生活上,她完全能超越自己,超越过去。她无法超越的,是精神和感情世界。”作者认为物质能超越,精神难超越。“所以,父亲后来,特别是到了晚年一直后悔自己的婚姻选择,他说,他知道我母亲不喜欢他,但没想到会如此地不喜欢。然而,父亲不可能超越自我。”父亲在爱情上的悲剧其实也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必然结果。“但我同时又想,已经信佛的母亲,终究还看不透世道人情。人永远超越不了自己。”

而要从精神上思想上情感上超越自己,就必须认识自己。人是本能情感理智三种境界和谐结合的产物,人是自尊自信自卑共生的一个复杂个体。时间上一日三省吾身,空间上跳出自己看自己,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人间,“前半夜想自身,后半夜想别人。”

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绍兴往事》是作者以傲视繁星密布的苍穹的气概和审视心中道德律的深刻,以越文化为糯米和以新世纪科学民主精神为酵母酿成的一坛千年善酿!
    生活中不是缺少真善美爱,而是缺少发现真善美爱的慧眼。作者在《绍兴往事》中,170处写到真,33处写到善,56处写到美,86处写到爱。

“我们都说:父亲真没骨气。”希望父亲超越自己。有骨气的父亲超越没骨气的父亲。

母亲明白自己的病吗?“老毛病了,没事,真的没事。”其实母亲是为子女着想,为别人着想,怕麻烦别人。是在用健康为代价错误地超越自己。

作者认真较真求真。文学艺术的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如鲁迅所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致徐懋庸》1933年12月20日)

作者对母亲的善良有最充分最深刻最理解的认识,“话题基本上只有一个:母亲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善良。”

善良与命苦,善良与长寿,作者通过小说中人物对比,对“因果报应”发出了质问。善良与人的寿命长短无关。因为善良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的。善良是利他性的,对己有时反而会有害处。

有利于生命的环境和客体是善,反之是害。作者把握善的环境描绘,善的人物描写,善的情节描述。无论是场面还是细节,无论是记叙当时场景情节,还是揉捻文化典故,作者均紧扣自己真善美爱的审美价值。

对家乡的黄酒作者赞叹道,女儿红的传说很美,女儿红的味道更美!“是啊,那滋味是美好的。”

县太爷的母亲的节俭传为美谈,作者肯定节俭永远是一种美德,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外,对家乡美的由衷赞美,“鉴湖,一个美丽的湖”。

从美味佳肴到美容美发,从美丽环境到人物美好形象,作者以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生命形式美的观照,用语言艺术向读者展现一个个美好的人物形象和美丽的景物形式。

作者拿起笔做一个文学梦,过一把文学瘾,写一个浸润着爱的故事。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真正超越自己;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才能不停地超越自己。

二、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否定生命中的假丑恶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否定自己,否定旧我,就是超越自己。否定之否定规律,人要不停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生命里的假丑恶。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不以丑为美,美丑不分。并且做到善恶分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者对本能求真去假,作者对真情实感赞美有加,把人性中丑恶卑鄙的东西一一揭露在读者的法眼之下。

对假道学家的批判,“他老婆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揭开了这个假道学家的真面目。”学问表面是道貌岸然,内在人品是男盗女娼。

    现实中假军人,假警察,假专家,作者痛恨假冒伪劣,不论是人品还是物品产品。小说中,丑事,丑恶事,恶作剧,恶搞,作者都是泾渭分明,褒贬一致。对一九四九年前旧社会的定性,作者借小说中人物王老师的口说:“那是万恶的旧社会”。作者讽刺“都来看”故事被改得不伦不类,正叫画虎不成反类犬。艺术的真实是离不开生活的真实的。

人否定得了生命中的假丑恶,否定不了人的物质本能。“我”父亲想超越,想否定,母亲想否定,老师想否定,山里男人想否定,“麻饼”想否定,但都逃脱不了超脱不了超越不了父母给我们的物质肉身!

三、补充自己超越自己,补充生命中的正能量

物质贫乏的生活,更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物质丰富的今天,不能没有文学艺术的精神营养。优等的物质和优秀的精神交响出生命中的正能量。

市场经济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人变得自私,变得投机,变得势利。在贫富急剧分化的今天,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成了金钱的奴隶。人性的异化和心灵的扭曲,都急需精神食粮,净化人类的灵魂。

    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自己超越自己的永恒命题。在深刻分析母亲超强的自尊的原因后,作者写道:

“母亲还是个才女,特别爱读家乡文豪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想她一定读过先生的那篇演讲词《娜拉出走以后》。先生在他的这篇演讲里说,女人在经济上获得独立之前是不可能得到自由和解放的,就好比从笼子里飞出去的鸟,只有两条路,要么在暴风雨中冻饿而死,要么飞回来投降。” 我认为此话是真理。

    母亲经济上物质上的自卑,直接导致精神上情感上的自卑,导致生活上的受束缚制约。母亲就是在身体几乎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也要掩饰自己有丧自尊的地方。

“我曾聆听过一位不知是人类学家还是文化学家的一场讲座,他讲得很精彩。他说历史上人类的自尊心受到过三次重大打击。”

[1] [2]  下一页

,生命真谛,超越自己——评长篇小说《绍兴往事》中的正能量
《生命真谛,超越自己——评长篇小说《绍兴往事》中的正能量》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