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听课后反思,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反思,有的时候需要“就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两种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许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的结合,使听课反思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认识整体。
(4) 把听课反思贯穿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要体现在教学的始终,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观经验。听课前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听课中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听课后的反思集中在反思授课教师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是否一致上。如果反思能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5) 把听课后反思的结果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2、听课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该着重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反思。
(1)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
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识规律和应用知识的规律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同化、顺应的规律,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组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等;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教学展开的依据和核心,它只有与内容、重点、方法相互协调,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2)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步骤,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安排的适宜程度直接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3)从师生关系中“两主”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既定的学习者;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4)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师并不能一味讲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或者说“二度加工”,主要看授课教师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5)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
时量分配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驰;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6)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反思
教学手段要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7)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内容。
(8)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反思
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的训练。
(9)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上反思
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
(10)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的导入、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3、听课后的反思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
听课后,听课教师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要尽可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这种交流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2)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可是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
白璧无瑕之玉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是尽善尽美。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是发出他这一点还不如我的感慨,还是做出这一点究竟该怎样处理才会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人家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4)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4、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是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了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