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老师,这篇课文上好了?”——来自《丑小鸭》的课堂反思

“老师,这篇课文上好了?”——来自《丑小鸭》的课堂反思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291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老师,这篇课文上好了?”——来自《丑小鸭》的课堂反思,

   “老师,你上好了?”单纯的孩子发问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其背后丰富的潜台词,只是隐隐的失望和殷殷的期望自然流露罢了。他们读着安徒生长大,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丑小鸭有着天生的深厚感情。当他们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直面初中的冷峻与枯燥时,他们在课堂上再一次邂逅早已熟烂于胸的那只虽然处在逆境但依然坚强依然乐观依然心怀梦想的丑小鸭,有着太多的精神期待,有着太多的情感向往,他们需要淋漓尽致的倾诉,需要和老师和同伴共同分享丑小鸭的快乐和痛苦,需要在经典的文章中找到一种力量,一种能抵御现实挑战的精神支柱,需要在师生的互动中提升精神境界。但老师匆匆而过了。

一声询问,一个意外唤醒了我麻木的神经,当孩子对文本抱着期望,寻觅成长的精神需求的时候,我正画着教参上的重点寻思从哪几个方面可以把文本讲清楚。这种师生阅读的错位恰恰缘于教师对文本的误读:把包含丰富生命底蕴的文章当作文本训练的工具,当作阅读知识点落实的模本,当作完成教学进度的某一个环节。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忽略从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铺垫孩子的“精神底子”。可怕的是这样的阅读竟成了教师的习惯。我和孩子一样爱安徒生,爱丑小鸭,但我却那样自然那样轻易那样武断决定了《丑小鸭》的命运,安徒生不朽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险些扼杀在我的备课笔记里;学生对经典的仰望与喜爱,险些被无趣的“通过、反映”涂抹得面目全非。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的感性教育,只有当我们把文本看作是精神载体的时候,把对文本的阐释看作是对人生的理解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和学生一起平等站在文本的前面,站在作者面前,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获得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与生命的启迪。

对文本的理解如此,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又何尝不是这样。“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的确,语文原本就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课堂不是告诉和给予,而是内心真切的体味;不是分析与灌输,而是心与心的契合;不是笔记与移植,是真情的流泻与倾诉;更不是分数与拷贝,是生命的成长与张扬。语文教师理应引发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思索。但现实真正如此吗?多少次,多少年学生只能按着教师的话语指令,按着教师的既定思维行进,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理解,可爱的大脑成了教师好心而肆意填充的“空白地带”。

新课标倡导教师走下话语的制高点,消失权威的色彩,还自主给孩子,让孩子成为积极的言说主体,能言自己所言,能看自己所看。处在知识大话语中的教师也许无法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我们有责任将残存的话语权下放给整个课堂:确立共同的目标,建构共同的课堂文化,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在富有人性、富有美感,富有自由,充满平等、充满情趣的诗意空间里,获得更多灵感的激活,心灵的舒展和生命的勃发。“老师,我们还想上《丑小鸭》。”这来自心灵的呼声不是世上最美的语言?学习语文的征途上需要这样的心灵相拥,需要这样的情感爱抚,需要这样的灵感触发。

记录这个初春的早上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描摹这个发生在童话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人的镜头,只想给这个带着太多理性训练色彩的语文课堂一点小小的温情,给这个带着太多教师权威色彩的语文课堂一点小小的空间:课堂首先是孩子的,她终究是为了孩子的今天和明天。

没有套用常见的案例的样本,是因为只想让文随着自己的思想随意游走,觉得这样也许更真实,更能表达作为一线老师想表达的;亦没有搬运粉饰一些理论,生吞活剥一些观念,怕因此模糊了原生态的轮廓,而沦为某个定义的实例。

安徒生说:“童话就像种子,藏在我的心中,只悄悄地触动,一个阳光之吻,一滴雨水,它便开花了。”语文的课堂不也如此吗?小小的意外,促成一个幸福课堂,促成一段幸福的生命之旅,促成一次幸福的反思。

                           

                                        2006年11月2日

参考文献:

1.崔双鱼《师生平等对话与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年04期

2.于漪/程红兵《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对话 》

3.王崧舟《语文的诗意之思》


上一页  [1] [2] 

,“老师,这篇课文上好了?”——来自《丑小鸭》的课堂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