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关于语文的探讨

关于语文的探讨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472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关于语文的探讨,

我很感动。从教已近十载,年岁逐增,对教学再也没有当初的满腔热血和澎湃激情。和学生之间也已不再是原来的融洽和谐,而是渐生代沟之感,再也不愿低下头弯下腰和学生平等交流,讲台上也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世间自有公道,这两年的教学成绩也是大不如前。我原来比较奇怪:怎么教学经验丰富了,成绩反而退步了呢?时至今日,方才明白,原因在此。

我觉得这孩子很宽容,很善解人意,这也是我了解他们的机会,便在信息中回道:对不起,我这人比较粗心,没有问清,话可能说得重了,你别介意。谢谢你的信任。

学生又回:“没事,我知道老师是爱憎分明的人,我也挺欣赏老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坏心眼和偏见!你是我所有语文老师中最值得尊重的。”

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又有了原来那种幸福的感觉:“谢谢,其实我对大家做得远远不够,希望你以后能够经常提醒。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愿你明白。”

他最后回道:“我明白老师的苦心,至少我会努力学习好语文的。老师晚安。”

许多天了,就这样浑浑噩噩过每一天,今天却是例外,我收获了最真诚的一份礼物。而且,是在我没有了解情况乱发脾气之后得到的。学生的理解和宽容让我感动,也让我警醒。或许,理解和宽容是世间最有灵性的种子,种下去,短短几日便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只是语文课堂的部分风景。走进去,你会发现很美。我们的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坏孩子,他们也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们用心用情用人文关怀去走近他们,语文课也就有了人性。

《教育时报》记者杨磊写我的文章里,至少有一句话是没有夸张的,“激愤处,可以拍案而起;动情处,与学生一起流泪”。我不敢说自己的课教得好,但我敢说,课堂上的我是真实的我。

语文课上有了人性,还不够。我们还要问自己,我们究竟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

这就要谈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

我找不到更专业的词典,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见到关于“教育”的这样的解释: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生活”的定义则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追究下去,到这儿应该就可以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学生决不能只为了他们的生存,还应包括发展。而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又决不是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所能满足得了的。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央视《新闻调查》曾经以《“神童”的成长》报道过湖南省华容县的神童魏永康的事迹。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完全由母亲包办,魏永康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读研后,因为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神童被学校劝退,原因就在于其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对他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固然不当,可这里面就没有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生是受教育对象,难道学校就不用担负把他教育成人的责任?只怕这也与我们当前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不无关系。所谓“一白遮百丑”,只要学习好了,在领导和老师眼中便成了香饽饽,即便是有些小过错也可以当作误差小事化了,一路绿灯,结果使得这些学生骄纵蛮横,目无尊长;或者是有人前后打点细心呵护,于是这些孩子就真应了那句话:长大未成人。这些被惯养得不堪风雨一击的孩子怎么去适应社会生活?他身上那些优越感一旦遭遇正常人的正常看待,那脆弱如琉璃的心怎么可能承受重压?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教育: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而语文教育以其浓厚的人文性在其中不可避免地担起了重要责任!

陶行知先生早年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何谓“真”?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他提出的民主教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实,民主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师也应是受教育者。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们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韩愈早在千年前就写过这样的话验证先生的理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说白了,教师之所以能站在讲台上,除了“闻道先”之外,便是“术业专”。并非由此便确定我们就一定比学生高明,只怕我们向学生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例如,在社会染缸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你可还葆有原来的那颗童心?你每逢佳节满心渴望的是一张张礼轻情重的卡片、一声声真诚热忱的问候还是更为实际的奖金和礼品?

如果教师都没有了真,那么我们的教学便只能是全民性的大规模造假运动。申报示范性高中,把班里一半学生送回家,只为人数符合要求;评定职称,花钱买假学历假论文;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教学生说从没上过的美术课音乐课是每周两节,多么丰富多彩……我们以如此的素质和态度怎么教出大写的学生大写的人?

这些问题我们不再细致探讨,毕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至少还可以拥有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它充满人性!

有时我会在办公室坐着发呆。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呢?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会让他的学生记住多年,并在生活中受到他春风化雨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的能量来自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学生如果在多年之后偶然读到某首诗词时眼前浮现出当年老师的形象,耳边又响起老师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我想,这样的老师就应该算是好老师了吧。

曾经读过安顿的一篇文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名《一场“卑微”的暗恋》,其中的很多句子我都记忆犹新:

“说起来最终选择学中文,还是因为他。他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迷上了中国的语言文字,那么丰富的一种语言,特别精致和细腻,也特别含蓄和节制。”

“他改过的作文本,我一直收藏着,那上面他用红墨水笔写的评语都褪色了。”

“就是在那天,我决定要考中文系,而且,我要做老师,和我的老师一样的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对学生产生这样的影响,我想他应该就算是优秀的语文老师了吧。

语文课堂不能只有人性,语文课应该有它自己的品质性情,那就是语文的品性。

三、语文的品性

周国平写过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与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阅读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语文的探讨
《关于语文的探讨》相关文章

tag: 语文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