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乍浦中学五楼会议室
对象:高一(10)班学生 (53人)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了解作者心里“不平静”的原因及揣摩末几段作者联想的用意)
主题:揣摩文章主体部分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播放《荷塘月色》Flash影片片头: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高悬,静静的荷塘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伴着轻柔的音乐,从一片荷叶中探出头来,慢慢绽放从盛开的荷花花蕊中现出《荷塘月色》的文题及作者)
师:看到我设计的篇头了吗?看到花儿盛开,心情怎么样?
生:很好!www.lexue88.com(lexue88.com)
师:有一个成语是形容人很高兴的,与花开有关,是什么?
生:(笑答)心花怒放
师:花儿开放是写什么?
生:写景
师:你们看到花儿开放,很开心是写什么?
生:写情
师:写景是为了什么?
生:抒情
师:(导出本课主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大家请看文章标题,为什么标题是荷塘、月色,单写荷塘或单写月色不行吗?
生:(思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
生:(小声)荷塘
师:舞台的灯光是什么?
生:(大声)月光
师:舞台上没有灯光行不行?为什么?
生:(肯定地)不行,看不清表演
师:要是只有灯光,没有舞台和表演行吗?
生:(摇头)更不行!
师:所以荷塘和月色不可分开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塘上的月色
师: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这节课我们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第五第六段
师:大家听我范读一下四到六段,用心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情感
(播发Flash影片展现荷塘月色不断变幻的美景,师伴随音乐范读,声情并茂;生美美地看,美美地听)
师:景色美不美?
生:(由衷地)美!
师:什么美?为什么美?(多媒体展示问题:1、作者描写了哪些荷塘风物?)
师:我们首先看看第四段都有哪些演员上台?
生:(学生七嘴八舌)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师:第四段写的是荷塘还是月色?
生:(齐声)荷塘
师:第五段是给演员制造气氛的,是哪些景物?
生:月光、月色、树影
师:突出的是荷塘上的——
生:月色
师:看第二个问题(多媒体展示)第四段写荷塘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生:动态荷塘上有风,吹动叶子和花
师:对,这是直接写动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要靠鼻子闻,歌声要靠耳朵听,把人的不同的感官用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这种修辞方式叫做——通感举个例子吧,说“杨钰莹的歌声很甜”,声音是耳朵听到的,甜是嘴巴尝到的,两种感官沟通起来,更形象第五段也有一个通感句,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很好!第四段开头,作者写荷叶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
生: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师:你们觉得叶子像裙子吗?
生1:不太像
生2:是像“舞女”的裙
师:有什么区别吗?
生:舞女跳舞的时候就像了
师:噢?说说看!
生:不跳舞的时候裙子是垂下来的,跳舞时裙子就会转起来,转成荷叶的样子
师:荷叶什么样子啊?
生:圆圆的
师:还很舒展是吗?
生:是
师:想像一下,满塘的荷叶都在做什么?
生:跳舞
师:是动态还是静态?
生:动态
师:荷花在做什么?
生1:在害羞
生2:在表现自己的美丽
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荷花是什么状态?
生:动态
师:微风吹过来之前,叶子和花是什么状态?
生:静态
师:这叫做静中——
生:显动
师:所以第四段突出的是荷塘的动态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荷塘的动态呢?是为了表现什么?
生:(思索中)
师:(提示)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长沙》中有一句词“万类霜天竞自由”,他由自然景物的自由自在想到了什么?
生:人民的不自由,受压迫
师:那么朱自清看到荷叶荷花的自由自在,生机勃勃会产生什么样的愿望呢?
生:追求自由
师:实际上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思想情感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第五段写月光突出了动态还是静态?
生1:静态月光是静静的,雾是薄薄的,云是淡淡的,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
生2: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在梦中,后面还提到“小睡”静了才睡得着
师:很好!静静、薄薄、淡淡都属于叠词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也运用了叠词,给人一种轻轻悄悄的宁谧的感觉“梦”、“小睡”更加重了静的色调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精当的动词,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泻、浮、落、画
师:听一听这些动作有声音吗?
生:没有,很静
师:作者要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动作,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
生:内心平静
师:作者刚出家门的时候,心情如何?
生:不宁静www.lexue88.com(lexue88.com)
师:也就是说,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暂时获得了宁静作者对眼前美景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爱!
师:爱到了什么程度?
生:陶醉了
师:现在我再问大家我开头问的问题,朱自清笔下的景色为什么美?
生:因为景中有情
师:非常好!看最后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荷塘的一动一静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师生总结:
(师板书) 荷塘——动态美——追求自由
月色——静态美——暂获平静,陶醉其中
↓ ↓
一切景语 皆 情语
师:关于作者的性格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问一男生)假如你是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全指望你养活,你工资又不高,你有什么感受?
(男生):很累,有压力
师:假如你生在七八十年前,经历了四&8226;一二反革命政变,看到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和进步革命青年,你会参加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生:共产党
师:可是那时共产党的力量很小,随时都可能被杀
生:那我也要参加共产党
师: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
生:……
师:朱自清那时候作何选择呢?他选择了逃避,不参加任何一方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生:理解一点了
师:同样是白色恐怖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鲁迅会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语言象投枪,象匕首,时时体现他的疾恶如仇的性格而朱自清的性格相对来说较平淡,平和他从荷塘月色中获得喜悦,他的喜悦是——
生:淡淡的
师:淡淡的喜悦中还掺杂着哀愁,哀愁也是——
生:淡淡的
师:能举例说明一下体现他哀愁的句子吗?
生:月亮不能朗照;灌木的黑影……
师:第四到六段中,哪一段的哀愁相对来说多一些?
生:第六段
师:比如说
生1:阴阴的树
生2:没精打采的路灯光
生3:蝉蛙的大声叫嚷
师:好!让我们回顾一下整篇文章的结构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
(《采莲赋》、《西洲曲》)
,《作文升格训练》课堂实录(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