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教学实录

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教学实录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690  栏目:同步作文
标签:同步作文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教学实录,

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想做个调查。在紧张的学业之余,还坚持校外学画的同学举手暗示一下?

生举手。

师:哦,有一部分同学。这是一群兴趣广泛的孩子。有跟应伟建老师在学画的吗?也请举手暗示一下。

师:老师为什么会提到应伟健老师这个名字呢?因为前一段时间,你们的师跟胡老师在闲聊时谈到了这么一个话题,说,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所以他想邀请老师为那群跟他学画的孩子谈谈文学,用文学的眼光来解读绘画。受老师的启发,老师也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是不是也给我们文学社的孩子谈谈绘画呢?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在《示子聿》这首诗歌中告诫自己的儿子:(板书)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诵读诗歌要把握节奏,抑扬顿挫,方能韵味无穷。(范读)汝果欲学诗。

生再读。

师:“汝”是“你”的意思,谁能大概说说这句诗句的意思。

生:你如果想学诗,学习的工夫应该在诗外。

师:对,应该在诗外下功夫。学诗如此,学写作文也是如此。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的国画。

(出示张大千的两幅图画)

师:你们知道这两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生摇头。

师:不知道?同学们以沉默做了回答。不知道可以猜呀。猜猜看。

生:苏轼。

师:哦,苏轼,也是一位画家,在你印象中,对不对?还有吗?

生:郑板桥,张大千。

师:一下子就说出了两位。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郑板桥比较擅长画竹,张大千比较擅长画那种绚丽的画。

师:你判断这两幅画出自不同的画家,是不是?真不错,她既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又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尽管其中有一点小差错,但是我们还是要赞许。鼓掌表示赞许。

生鼓掌。

师:同学们,在埋头画画的同时,我们也要抬起头来张望一下画外的天空,最起码我们对一些画坛名家要了然于心。这两幅画的作者其实是同一个人,是张大千先生。张大千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他于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尤其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刚刚上个月,老师得到这样一个消息,他的一幅山水画竟然拍出了一个天价——一亿零八十万的,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学们好像都瞠目结舌,感到不可思议。

师:我们今天来欣赏山水画的目的就是希望从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来滋养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艺。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两幅画。分别给了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第一幅画色彩明丽,画面显得满满当当的,第二幅画比较简单明了,寥寥几笔。

师:一个是笔触密密麻麻,一个是寥寥几笔。还有谁再来说说你的见解?(我们要想学好一门技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眼高才能手高。)谁在跟应伟健老师在学画?有没有应伟健老师的弟子?请举手。哦,这里有一位女弟子。你来谈谈。

生:第一幅的色彩比较明丽。(师:相对于第二幅而言)

生:第二幅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而已。第一幅画给人的感觉十分厚重,雄伟。(师提示:山峦?)山峦重重叠叠,树木密密麻麻。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第二幅画有很多的空白,是一种计白当黑的手法。

师:计白当黑,这个词好像很专业。专业的名词术语,很有含金量。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空白处也是一种艺术。

师:留白处,其实并非空白,虚无。它实际上也是一幅画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两幅画,老师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诗句。你们能猜得到吗?

师:浓妆——

生:浓妆淡抹总相宜。

师:对,评论家也正是这样评价张大千先生的画。说他的画是——(板书: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 )

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儿。

生读。

师:密的地方——

生:连风也透不过去。

师:疏的地方——

生:可以走马。

师:对,可以纵马驰骋。绘画如此,我们的作文也是如此。与绘画的疏与密相对应的语言的繁与简。(板书课题:语言的繁与简)

师: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语言的繁与简”是“童声作文三十六式”中的第二十二式。接下来,请打开《童声作文报》,翻到第二版。我们来看看《谢谢你,朋友》这篇作文。

师:老师为什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篇作文呢?这篇作文竟然在不经意间吻合了我们今天要学的主题。什么主题?

生:语言的繁与简。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作文。

生浏览。

师:我们这次不是细细品味,是快速浏览。快速浏览就是简略的大致的快速地看。

师: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作文?

生说:友谊。

师:它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现友谊的呢?这时我们应马上再次浏览这篇习作。

生:是通过朋友帮自己补习这件事情来表现的。

师:按照常规的思路,用“补习”来表现友谊这个主题的作文,大多数同学的笔墨会重点用在描绘什么环节上?

生:复习。

师:在复习中过程中,比如我遇到了——

生:困难。

师:对,在同学们的笔下经常会出现“拦路虎”这个词语。是不是?

师:也有会描写朋友为我解答时——

生:耐心地解答的场面。

师:薛舒文同学却在这些地方很少着墨。她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哪儿?

生:开玩笑,相互之间逗乐玩耍。

师:哦,你主要从哪几个段落中看出来的。

生:“她拉起我的衣袖跑得飞一般快……她眯着眼睛痴痴地说:‘真行呀你!’”

师:这是朋友间的——

生:玩笑。

师:还有从哪些环节看出是在写朋友之间的戏耍玩闹?

生:“突然会莫名其妙地望着我,然后就过来搭讪:‘突然发现你长得挺漂亮的!’‘真是的!’又是一阵打打闹闹。”

师:这好像是朋友之间的逗弄,或者说是——

生:调侃。

师:薛舒文同学们为什么会这么处理?正巧,这位小作者也在现场,我们不妨采访一下她。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处理?

生:我觉得这样的话,就可以写出我们两个亲密无间,不会觉得生疏。

师:你想表现的亲密无间?你不是明明在写朋友帮你复习吗?

生:……

师:好像老师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小作者。你的支吾,你的无语,老师是不是可以做这么理解。你当时写这篇作文时,是在记录,记录你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你是在率性倾吐,真情流淌,根本就没有做相关的技术处理。也就是说,不是先构思后写作。这样理解,你认为怎样?

生:我认为比较合理。

师:老师刚才其实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比如,师的老师留存在老师的脑海中,更多的记忆并不是他们传授给老师多少知识,更多的会是——

生:开玩笑。

师:当然不是,是给予我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对于“友谊”这个词儿,我想,留存于同学们脑海当中也许更多的是——就像薛舒文同学习作所描绘的那样,是朋友之间的玩笑,打打闹闹。所以,薛舒文同学,会情不自禁地在这些环节上进行了铺陈、渲染。可以说是——

[1] [2]  下一页

,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教学实录
《童声作文之《语言的繁与简》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tag: , 同步作文,同步作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