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缅怀先烈,是为了让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的,革命先烈留下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我们血液里的铁和钙。学习先烈们的崇高品质,弘扬伟大的英烈精神,能使我们做到不变质、不迷航、不懈怠。
五、清明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 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六、清明印象:
朗朗乾坤,生命清明,清明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是最富于生命意识的中华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们也更加珍重生命的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春不仅仅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是生命焕发的青春,也让我们在扑面的青春气息中,在跳动的青春力量中,歌颂着青春。清明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这个时候寒冬渐行渐远,暖春越来越近,人们迫不及待地脱下鼓鼓囊囊的棉衣,换上色彩鲜艳的春装,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在沾衣不湿的杏花雨里尽情享受着春意的盎然涌动。而我们也在这春意里感受着青春和生命的力量。
在这个春回大地、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清明节。她意味着万物复苏,你能感受到生命的起始轮回。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缅怀先祖和英贤,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重要感情纽带;同时也远足踏青,亲近自然,感受春天。一路走来,无论是这个节日对生命的珍重,对祖先的敬畏,对先烈的怀念,对英雄的敬仰,还是对未来的期盼,都构成了新时代的清明图景。她是多元的,又是纯粹的,因为节日传承的千古不变的精神和力量,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和血脉之中,激发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明节是一个关于青春与生命的节日,是缅怀与感恩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生生不息凝聚发展的节日。清明节是一个警示,她使人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清明节是一个哲理,她是我们的先辈留给后代的关于生与死、人与人、人与天的思考课题。感悟清明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我们民族身份的确认。
清明节我们再次回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瞻仰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古代人过清明有插柳的习惯,发展到今天呢,这一习俗就慢慢演化成了植树活动,一棵棵幼苗长长参天大树,大地在绿化,人们的心灵也在净化,清明节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东南西北农民种下了一年的希望,清明节也是一个春游的好季节,草木吐绿,春光明媚,踏青,放风筝,荡秋千,人们一同感受着生命与自然的律动!
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是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因此,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1、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态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节天气清洁宁静,所以称为清明。但李汉秋认为,清明的意义绝不仅是自然状态的,其与寒食节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内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节的情感本体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纪念已逝的先人,当我们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们的一生就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由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疑问。那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提升生命的品质和价值。
寒食节是为纪念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而设立,后与清明节融合。相传,介子推抱母葬身火海前曾留诗曰:“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的期盼。
清明时节正是万物生长之时,自古以来就有插柳的习俗,后发展为植树造林。民间也有谚语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2、清明节具有六大功能
农时功能: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节日大都出自农耕文化传统,一年的四时八节主要是和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有关,传统清明节便是其中之一。
娱乐功能:古时人们在清明这天或效仿周公曲水流觞,或踏青迎春。此外,清明节还流行荡秋千、蹴鞠等娱乐习俗。
保健功能:“洁齐清明”的本身就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如今的清明节,是古时“清明”之前的上巳节和寒食节的合一,上巳节就有在水边修整、沐浴的习俗。
纪念功能:构成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正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
悼亡功能:如今的清明节已经由祭祀祖先、祭奠过世亲友,扩展到缅怀民族和国家英烈。
绿化功能:古时清明节有“插柳”等祭祀活动,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植树也成为节日中的重要习俗之一。
3、敦亲睦族、慎终追远
踏青、探春是清明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在清明的时候,中国人就要去踏青、去扫墓、去游春,感悟生命和自然,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繁衍不止。清明节也是思考今天和明天,思考逝者和今人的一个节日。中国人的人生有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人生在世,横向要讲究敦亲睦族,纵向要讲究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慎终追远构成了清明文化的核心内容。祭祀自己的祖先,推演出对我们的民族始祖、历代圣贤、对为今天生活所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贤先烈们要举行公祭、追思,让我们感悟人生,让我们激励生活,让我们找到明确的方向。
清明,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出春天的时间仪式,一段承平盛世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正是阳气日渐升腾的日子。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春光,才是最高的天人和谐。可是,弱国无清明。面对春天,国人却只能跪在祖宗墓前哭泣,不由得我们不感叹清明之和谐、昌盛与否,实乃折射着国道之盛衰……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日渐崛起,民族危机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众需要休养生息。当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我们更应催护新生。欣逢盛世,我们更有理由张开双臂享受这春天的清明。
八、结束语:
清明,是一个与历史和未来做精神交流的日子,也是一个体会爱与被爱的日子;这是一个感悟自然大化和谐流转的日子,更是一个让心灵享受文化沐浴的日子。然而,要让所有人都能体会清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这一节日文化构建的参与者和传承者,仍任重而道远。
九、作业:
清明节,这个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特殊节日,在历经了千年积淀、升华后,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你有怎样的心灵省思,请写文字表达出来。
tag: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