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316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祝福》导学案,

  6.妻子在听到丈夫将自己出卖给秀才家的时候,作者在三处地方描写了她的反应,请将原文写出来。

(1)

(2)

(3)

  7.妻子在和丈夫的交谈中发生了意见上的冲突,(1)妻子在这一事件中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2)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1)

(2)

  8.丈夫粗鲁甚至残暴地扼杀了一个新生命,妻子痛苦之极。为什么妻子和丈夫交谈后会想起这么残忍的一幕?(不超过20字)

答:因为

  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为奴隶的母亲”,意思就是做奴隶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是一位母亲。

  B.丈夫是凶残的,因为他忍心将亲生女儿活活烫死;丈夫又是虚弱的,自己没有本事挣钱,只能出卖自己的妻子。

  C.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是为了揭露浙东原始的典妻制度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在文章中,妻子对这种迫害却没有察觉,更没有反抗的意识。

  D.“一点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么?”当妻子对丈夫的决定发出疑问的时候,丈夫发怒了。丈夫的发怒完全是因为妻子的不听话,妻子的疑问反而坚定了丈夫把她送出去的决心。

【研究性学习】

10.在小说中,环境和人物性格密切相关,请你深入分析、思考:鲁镇的民众对祥林嫂为什么那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劣根性?

参考答案:

1.脸色由青黄带红到血色消失,再到黄中带黑,由“顺着眼”到“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到“眼睛间或一轮”的机械地转。乌丝变花白再到白发。

2.生活的压迫。逃到鲁镇却无法安身做人,后孩子被狼吃掉,又因为嫁过两个男人受到歧视,捐门槛赎不能受到承认。容颜的摧残,显示了祥林嫂人生的道路已经很渺茫。

3. 祥林嫂勤劳、能干、善良、淳朴。

4.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统治。同时,她的“自觉的奴隶性格”也不可忽视,她一生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和迷信(比如反抗再嫁,捐门槛等)。总之,鲁迅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虚伪残酷的本质,向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大意相同即可)

5.典妻。

  6.(1)“她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2)“他底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3)“他底妻简直连腑脏都颤抖”。

  7.(1)一开始妻子反应强烈,悲伤甚至于愤怒;后来只能无奈的“呜呜咽咽地哭起来”,泪干了,也只能逆来顺受。(2)这反映了农村穷苦妇女受到封建礼教和习俗的束缚,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奴隶”般的待遇中生存的基本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妻子自己的麻木和不幸遭遇。

    8.妻子此时的痛苦,和一年前失去女儿时的一样。(妻子回忆起丈夫杀女的往事,不是偶然的。不幸的遭遇接踵而至,丧女和被典,这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作为母亲的她无法和自己的孩子见面,只不过前者是永远,后者是三年或五年。)

  9.D(丈夫的发怒不仅仅是因为妻子的疑问,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本人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困难。就算没有妻子的疑问,他也会将她送出去,因为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出路。)

    10.略。


上一页  [1] [2] 

,《祝福》导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