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赞同你说的。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请大家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独无知己;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这就是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朗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师:“乐极生悲”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悲是不是始终一致?有没有发展?
生24: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学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看法”“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说说看,哪四方面?
生24: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的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纯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受遏而改变;第四,以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好像苏东坡《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请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tag: 教学 滕王阁序 , 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