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2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2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75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二)

高一语文组 制作:李进丽 审定:毕文生,岳中博2009-4-10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设想

1.结合预习,采用诵读及探究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2.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3.如有时间,可以考虑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学习过程】

检查一,二段的背诵.(A级)

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你认为该段的重点字词有:(B级)

3.请用"/"线画出以下两个句子的断句:(B级)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本段的词类活用有:

5.小试身手:请你在口译该段的基础上笔译下面几个句子(C级)

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再次齐读课文,探讨交流以下问题:(C级)

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

7.朗读第三段,尝试背诵.

三,朗读全文,结合全文思路,自行总结背诵经验.

教师检查背诵,指名背与交互背进行.

四,小结全文,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 ):(C级)

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请列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及佳句:(B级)

课堂反思

孔子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课堂巩固训练

基础知识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是谁之过与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二,课文阅读训练

"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

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①既来之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③则安之 ④吾恐季孙之忧

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②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 省 ②传

2.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 谋: C.交:

B. 忠: D.信:

3.翻译这则短文.

【拓展阅读】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礼之用,和为贵.

学案(一)答案

一,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字音 lún zhuān jì sì dú rǎn xiá bì xiàng fū fú wéi wèi

三,2.是 ①助词,前置宾语的标志 ②指示代词,此,这 ③代词,这

过 ①责备,动词 ②犯错,动词 ③过错,错误,名词

3.①状语后置句 ②宾语前置句 ③省略句 ④判断句 ⑤宾语前置句 ⑥省略句

四,

(一),①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 ②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无乃尔是过与 "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