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2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2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177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2,
“变乱”,系指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夭折;1913年3月坚持“共和”制度的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被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洪述祖派遣的特务武士英所刺杀;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并于1915年12月公然宣布恢复帝制,自称为“皇帝”;1917年?月段祺瑞导演张勋复辟的丑剧;1917年7月开始的护法运动支持了仅一年又告失败,以及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新老军阀的连年混战等情况 
在详尽地记叙了上述惨痛事实后,作者又引用历史上“善传游侠”的史迁“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的事作比较,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悲痛的情怀。  
“史载田横事”:田横(?一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 南)人,本齐国贵族。秦朝末年,从兄田儋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不久为汉军所破,投奔彭越。汉朝建立,率徒党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命他去洛阳,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被迫前往。途中他顿悟自己“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不愿称臣,于是自杀。留居海岛的五百余人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杀。上述事情在《史记》与《汉书》中均有记载。  
这一段记烈士遭受冷落的境况,恰与上一段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这是作者作序的目的所在,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略述邹君求序的事,然后较详尽地写了非常环境中自己肩负的重任。 
第三、四节: 
作者桂林督师讨贼,其责任之重大,尤倍于三十年前。值此义旗高举,整装待发的时刻,恰逢邹君求序,作者借此机会再次为北上讨贼鼓舞士气、激励民心。 
“三十年前”是一个约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入会盟书上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满清帝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才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鲜明地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不是孙中山革命伊始就一下子完整地提出来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192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进一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 
之后从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量。  
文章最末一句,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勖国人。这一“痛”一“勖”,寄情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八、写作特色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勖国人”之理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 
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显然;“菁华”、“碧血”、“浩气”,表彰之情可掬。  
3、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读来琅琅上口。  
4、比喻精辟,用典切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采。


上一页  [1] [2]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