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 制作:李守俊 审定:毕文生 岳中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作者孙文的生平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②了解事略、序跋等文体的特点及本文序文的特殊性。
③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②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3.情感目标:
①了解作者痛悼、赞颂革命烈士,以及勖勉国人继承烈士遗志,完成革命大业的作序意图。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探究讨论、积累总结
【知识链接】
(一)解题:
事略,是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本文是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
(三)作者简介:www.lexue88.com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朗读。
第一段:险巇( ) 踬踣( )( ) 菁华( ) 久蜇( )
排壑( ) 不半载( )
第二段:肇造( ) 变乱纷乘( ) 一抔土( ) 湮没( )
墓碣( ) 事略( ) 编纂( )语焉不详( )
史(纪)载( ) 善传游侠( ) 田横( )
第三、四段:方炽( ) 杌陧( )( ) 勖( )
二、疏通字词句,把握知识点,理解文意。
(一)第一段[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末造( ) 并寿( ) 兴奋( )
久蛰( ) 吾党菁华( )
惊天地,泣鬼神( )( )
险巇( ) 踬踣( ) 以辛亥三月十九……为最( )( )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乃大兴奋( )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 )( )
2.有感情地朗诵本段,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礼赞与巨大的悲痛相交织的情感。
(沉痛→高昂)www.lexue88.com
(二)第二段[第二部分]:
1.找出下列通假字:
①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 ②滋可痛已( )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2tag: 黄花岗 , 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