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基础课)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学习方法 诵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内容
一、走进作者
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之所以会这样,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二、孟子名句填充。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恻隐之心,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富 贵 不 能 淫, ,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三、熟读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piǎo (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wū ( )池
(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 )之义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三、.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按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组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解决不了,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3.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1段
2、3、4段
5、6、7段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5.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6.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7.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应用课)
编写:张维新 审核: 审批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孟子的说理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按学习小组分开,组与组进行比赛。如第一组开始读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句,读完之后,可任意点其他小组来翻译,翻译对了,可由翻译对了的小组再读课文的某段或某几句,让其他小组翻译,以此类推。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纠正。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tag: , 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