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476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五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厄运》教案(学案),

三、问题探讨
1、诗人雪莱读培根的随笔《论死亡》后,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请结合这篇说理散文,谈谈文章所蕴含的诗性美体现在哪里。


2、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四、活动体验
1、《圣经》德训篇11章25节说:“在幸福的日子里,人们忘记了不幸;在苦难的日子里,人们忘记了幸福。”请以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查阅资料,结合约伯的遭遇,探讨如何看待厄运的问题。

2、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顺境与逆境呢?请以“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为话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论厄运
答案:
一、自学评价
1、B(A彷 páng      藻  zǎo      C嚼   jiáo     D诓  kuāng     不言而喻)
2、D(一切幸运并非都没有烦恼)
3、A
4、D
二、文本研习
塞涅卡  真正的伟人
《旧约》、《新约》  哀歌、颂歌
明丽的花朵由暗淡的背景衬托  香料在焚烧中散发出芳香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三、问题探讨
1、此题旨在关注本文的说理方法与特点,可结合《论死亡》及本文具体语句具体分析:大量的引用,优美隽永的比喻,上下句相互映衬的对比,富有诗意。
2、现代社会被人称为知识充斥时代,这是因为文明的脚步突飞猛进、许多未知的领域被人迅速征服,从而为人们拓开广阔的认识空间、思维空间和实用空间。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不仅是力量,同时也是财富。

四、活动体验
1、参阅史铁生《病隙碎笔》相关文段。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被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变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
……
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这又怎么说?
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呵!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2、参考意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马斯洛曾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著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著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著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著改变。”


上一页  [1] [2]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