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
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3.背诵课文第2、4节。
4.揣摩作者感情。
5.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6.掌握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7.感受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
预习学案
一、作家名片
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如下:
(一)短篇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二)历史小说集一部 《故事新编》
(三)散文集一部 《朝花夕拾》
(四)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五)杂文集16部
《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六)译作
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二、历史背景
1926年初,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冯玉祥将军率领国民军封锁大沽口,不准船只驶入。
(一)一句话概述“三一八”惨案
(二)概述“女师大学潮”(结合课文注释)
①1925年夏初,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②杨荫榆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③教育总长章士钊宣布解散女师大,派亲信刘百昭雇用男女流氓殴打驱逐学生;④女师大学生在西城宗帽胡同租赁房屋作为临时校舍,于
三、字词积累
(一)注音
暂(zàn)得 不惮(dàn) 虐(nuè)杀 绯(fēi)红 浸渍(zì) 不恤(xù) 喋(dié)血 尸骸(hái)
归纳未掌握的:
(二)成语释义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长歌,引吭高歌,引申为写文章。
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
桀骜不驯:比喻性格凶暴倔强,或态度傲慢不顺从。桀,凶暴。骜,不顺从。驯,恭顺。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得好像掉了魂。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情状极其悲惨。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阴谋诡计:指暗中策划的坏事。
四、结构图
章节 概要 原因/具体表现 目的
第一部分(一、二)文章缘起 正义力量悼念 学校举行追悼会 悼念
程君深情怀念
反动势力诬蔑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 反击
市民阶层麻木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提醒
第二部分(三——五)烈士事迹 平时事迹 带头反抗、态度温和、关心母校
突出性格 正义感、责任感、反抗精神
事件概况 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请愿
下午得到噩耗
段政府及走狗对遇难者诬蔑
遇害细节 刘和珍背部中弹
张静淑中四弹
杨德群中弹后遭棍击
揭露反动派及走狗 凶残、无耻
第三部分(六、七)事件的意义 教训 “徒手的请愿”不值得提倡
肯定 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苟活者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加奋然而前行
附:
写刘和珍的行事,按文章顺序有:
1 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2 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3 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4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5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 “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7 中弹牺牲。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可以看出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
探究学案
一、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8(教师版)tag: 教师 , 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