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一体化教学案
《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目标和要求:
1、学会研读欣赏文学作品
2、分析阿Q的个性特点以及未庄文化
3、理解国民的劣根性
4、理解中国封建文化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
5、把握小说的独特风格
教时设置:5教时
教学方法:研读、品味、分析、总结
第一教时
要点:整体了解,重点研读1、2章
过程:
一、整体了解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自从1921年亮相以来,人们的目光便一直聚焦于他,几代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不减,呈现出人人竟相议论阿Q的文化奇观。《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作者所概括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小说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穿越时空,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二、研读第1章
1、学习方法指导
朗读、品味语言和风格、思考分析
2、自读“第二,列传的通例……阿Q究竟什么姓”
3、问题讨论交流:
(1)注意赵太爷动作、表情、语言,看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凶恶、嚣张)
(2)姓氏的介绍可以看出阿Q的什么信息?(阿Q的身份地位非常低下以及受人欺侮的处境)
三、研读第2章
1、自读“阿Q又很自尊……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2、问题讨论交流:这个片段的描写反映了阿Q的什么个性特点?(蔑视他人,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3、 自读“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4、问题讨论交流:
(1)“你还不配……” 反映了阿Q的什么心理特点?(以缺陷为荣,精神胜利)
(2)“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反映了阿Q的什么心理特点?也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情况?(未庄闲人欺侮弱者的可恶,阿Q经常无端遭受欺凌的悲惨状况,阿Q精神沾便宜自欺欺人的特点)
5、自读“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他谁着了”
6、问题讨论交流:
(1)上文中“不幸”应为“有幸”或者“侥幸”,用“不幸”有什么特殊含义?(说明阿Q赌钱多输不赢,赌摊和赌客的欺诈卑劣,突出阿Q的悲惨命运)
(2)阿Q自打耳光和心满意足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自轻自贱,转败为胜)
(3)“睡着了”在本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意味?(阿Q 用睡觉的方法来实施他的忘却和精神胜利)
第2教时
要点:继续品味精彩描写片段,赏析语言和人物个性
过程:
一、研读第3章
1、自读“有一年的春天……小觑了他么”
2、问题讨论交流:
(1) 阿Q和王胡比赛捉虱子并且打架说明了什么?(美不过,就比丑)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了阿Q的什么特点?(欺负弱者,狡诈无赖)
(2) 最后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阿Q怎样的心态?(既蔑视权贵,又依附权贵)
3、自读“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早已有些高兴了”
4、问题讨论交流:
(1)阿Q为什么要深恶痛绝假洋鬼子的那条假辫子?(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
(2)阿Q知道要挨打,为什么还要“等候”着?(屈服于权贵的奴性)
5、自读“但对面走来了……飘飘然的似乎要飞了”
6、问题讨论交流:
(1)阿Q欺侮小尼姑的事说明了什么?(转嫁痛苦于更弱者)
(2)酒店里的人的大笑和阿Q的得意,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民众的趣味低下和麻木不仁)
二、研读第4章
1、自读“阿Q的耳朵里又听到这句话……假正经的”
2、问题讨论交流:
(1) 欣赏文中两处反语,说说含义(嘲讽中国男人对女性的歧视)
(2) 阿Q有怎样的女性观?(对女性的邪恶之见和歧视的态度)
(3) 阿Q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透现了他特点?(虚伪、道貌岸然)
3、自读“如是云云的教训了一通……鞋底”
4、问题讨论交流:
(1)联系前后文说说你对吴妈的看法(小事大闹,爱占便宜,作者也以嘲讽的笔调描写这个人物)
(2)联系前后文说说地保是个怎样的形象(敲诈勒索,乘人之危,为虎作伥)
(3)赵府条约和后来的行为刻画了赵太爷怎样的嘴脸?(奸诈虚伪,贪婪凶恶)
第3教时
要点:继续品味精彩描写片段,赏析语言和人物个性
过程:
一、研读第5章
1、读“阿Q愈觉得稀奇了……小D也回过头来说”
2、问题讨论交流:
(1)“大约是解劝的”为什么用“大约”?(有否定意味)
(2)“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看得出吗,究竟是什么?(煽动,看笑话)
(3)场龙虎斗说明了什么?(阿Q的狭隘和窝里斗)
3、自读“阿Q仿佛文童落第似的……老尼姑念着佛”
4、问题讨论交流:这一段的描写说明了什么?(阿Q生活的凄凉和他的无赖)
二、研读第6章
1、自读“这一件新闻……大约也没有什么语病了”
2、问题讨论交流:
(1)“叹息”和“快意”有什么含义?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吗?(叹息——没有轮到自己,阿Q也离开了;快意——好事不应该轮到阿Q的,终于离开了。不能互换,因为强调的是快意)
(2)阿Q的地位说明了什么?(未庄人的市侩和善变)
三、研读第7章
1、自读“阿Q的耳朵里……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2、问题讨论交流:
(1)阿Q为什么开始深恶痛绝而后又神往?(自己不幸的遭遇,他对权贵的痛恨,对欺侮他的人的不满)
(2)为什么用“投降”而不用“加入”“投靠”?(因为是把革命党当着敌对方,所以用“投降”,反映阿Q的正统性)
3、自读“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脚太大”
4、问题讨论交流:
(1)这一个片段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什么目的?(杀人呈威,抢夺财物,占有女人)
(2)这又说明了阿Q什么的个性特点?(狭隘,报复,不理解革命)
四、研读第8章
1、自读“小D也将辫子……没有别的道路了”
2、问题讨论交流:
(1)阿Q为什么不许小D盘辫子?(浓厚的等级观念,狭隘的心理意识)
(2)阿Q找假洋鬼子投身革命,说明了什么?(他的糊涂,分不清楚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同志)
3、自读“这一夜没有月……嚓”
4、问题讨论交流:
(1)连用几个“抬出了”反映阿Q什么心情?(眼红,心急)
(2)阿Q要告状的心理说明了什么?(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也是他的精神报复而已,他是不会真有行动的)
第4教时
要点:继续品味精彩描写片段,赏析语言和人物个性
过程:
一、研读第9章
1、自读“他下半天……他们没有来叫我”
2、问题讨论交流:
(1)阿Q的下跪什么了什么?(奴性和习惯)
(2)老头子的“和气”以及“招了可以放你”刻画出了什么?(诱供,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语言;和气,表现的是伪善和狡诈)
(3)审讯的双方语言上怎么出现双关歧义的?(阿Q的“投降”,判官的“投案自首”;“为什么不来?”又出现歧义理解;“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他们没有来叫我”)
3、自读“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他睡着了”
4、问题讨论交流:
(1)画圈的细节表现了阿Q什么性格?(虚荣)
(2)阿Q知道不知道画押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
(3)从审讯到定罪,看看是否合法?(不合法,没有事实,也可以说没有口供,更没有证据)
5、自读“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6、问题讨论交流:
(1)这里写看客有三处:“两边是张着嘴的看客”,“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理解这三处,说说作者的态度。(描绘丑态,表现他们的无聊、麻木和残忍。作者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2)找出这里阿Q自嘲自解的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
(3)下文中有“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未庄更加封建守旧了)
第5教时
要点: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
过程:
一、思考讨论
1、阿Q有哪些名言?有哪些个性特点?
,陈庆德2017《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tag: 教学 教师 阿Q正传 , 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