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们珍视长桥之美”的原因是什么?
6.品味下列句子的情味(2分)
①茅盾的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芦苇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媒介(méi) 和谐(xié) 苍茫(mánɡ) 点缀(zhuì)
B.摧毁(cuī) 纤细(qiān) 前瞻(zhān) 画卷(juǎn)
C.摄影(niè) 纤维(xiān) 险峻(jūn) 笼统(lǒnɡ)
D.脂粉(zhī) 陡坡(dǒu) 浮萍(pīnɡ) 驻足(zhǔ )
2.给下列一段话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3.将语句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也并非,而是
(1)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
(2)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
(3)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A.(1)(2)(3) B.(3)(2)(1) C.(2)(1)(3)
4.下面用语常出现在我们眼前,每一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在括号里
(1)购物抽大奖,园你一个出国梦( )
(2)本店书藉一律九折销售( )
(3)该产品款式新颖,质量上乘,享誉神洲( )
(4)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会让你流连往返( )
5.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写的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新大楼即将工的时候,附近一处下水道不通了,队长将疏下水道的任务交给了一位英的 小伙子,对他说:“这对你是个严的考验” :
A.峻 竣 俊 浚 B.峻 浚 竣 俊
C.竣 浚 俊 峻 D.浚 峻 俊 竣
6.下面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这个开头妙在哪里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 )的大弧线,或方桥的( )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 )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 )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7.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正确的是( )
A.单纯 强劲 赞赏 勾画
B.强劲 单纯 珍视 点缀
C.纤细 强劲 赞赏 勾画
D.强劲 纤细 珍视 点缀
8.本文举了哪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作者的什么观点?
9.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2)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10.文中加点的代词“那”指代: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l~15题
母亲桥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有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j建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声响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
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了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的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 SPAN lang=ENUS>!”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这“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1.文章第一、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2.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第三段中画线的语句是对“我”的描写,表现了“我”
13.揣摩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那年九月,我踏过这“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
(2)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4.体会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
15.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母亲啊,你是一种安全,一种伟大,如殷实的土地,如
,如
表达交流
介绍一座建筑物,要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字数在300字左右
答案与导解
12桥之美
【课堂达标】
1.魅 曝 峻 斟 颐
2.shā xiāo dié shè xié yùn
3.(1)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2)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3)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4)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的小单位
4.说明性 吴冠中
5.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6.①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②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石桥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风,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课后强化】
1.A 导解:B项“纤”应读“xiān”,“卷”应读“juàn”;C项“摄”应读“shè”,“峻”应读“jùn”;D项“萍”应读“pínɡ”,“驻”应读“zhù”
2.““,:——;、;,、1
3.C
4.(1)园一圆 (2)藉一籍(3)洲一州 (4)往一忘
5.C
6.用俗语开头,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并引起下文
7.B 导解:可结合原文语境体会词语
,《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tag: 教学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