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465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12.桥之美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体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一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有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  《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2.桥梁审美观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

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形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艺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这是一篇美学小品,以描述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阐述了自己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桥之美在于它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景物相配合,联系景物,组织富于变化的统一画面

2.文章结构

《桥之美》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一句俗语、一句诗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3~6):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桥美在于它在不同环境中的配合和勾连中介作用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3):阐述自己的爱桥观点,是总写

第二层(4~5):以六个实例从正面证明桥美在于它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说明“桥之美在于它能与周围的环境配合,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第三层(6):举例从反面说明因为与周围的环境没有呼应和衬托,很难让人产生美感说明建桥者应该兼顾实用和美学的问题

第三部分(7):由桥之美的具体含义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原则:不光是桥,凡是直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中介作用”——桥之美

3.对话文本

(1)课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

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些文句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2)作者运用什么顺序说明桥之美的?

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人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所以课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式说明桥之美的?

文章为说明桥美在与周围景物相配合,运用了大量的文字描写周围事物,有“石桥与苇丛”的描写,有“石桥与细柳”的描写,有“长桥与水面”的描写,有“风雨桥与廊亭”的描写,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与两岸的联系沟通描写……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说明桥之美的

(4)课文举例说明有什么特点?

作者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与从正面举例的一般方式不同《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和乡间小桥是从正面说明桥美在于它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南京长江大桥、成昆线上的直线桥是从反面说明与周围环境没有呼应和衬托,很难让人产生美感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力(mèi)  光(pù)    险(jùn)  酌(zhēn)  和园(yí)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煞风景(    )    销魂(    )    重叠(    )

摄影(    )    和谐(    )    孕育(    )

3.解释下面词语

(1)煞风景:

(2)美感:

(3)史诗: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文学常识

4.《桥之美》是一篇的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作者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三、重点语句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1] [2] [3]  下一页

,《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
《《桥之美》教学练一体化设计》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