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 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08年湛江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7—20题。
17、解释词语。(4分)(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19、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四)2008年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
24.解释词语:(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27.翻译下列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第22课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二、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试卷(每课复习)tag: 语文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