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案8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案8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471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案8,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4.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木春。” 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今日……精神。” 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5、再读全诗。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乐天扬州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水乳交融

(酬赠诗)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主题: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4.品味:

(1).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的物“小”。赤壁,是三国时代的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战场,千百年来众多的文人武士在这儿吊古抒怀,置身于这著名的浩大的古战场中,每个诗人都感慨无限。但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诗人在古战场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支沉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时光久远,但未完全销蚀。诗人把它捡起来,经过磨洗,认出是前朝那次大战的遗物。这小小的遗物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诗人不禁怦然心动,是啊,历史上多少风流人物已作古,而这“小小”的断戟却遗留下来了,仿佛是历史人物和事迹的见证。这两句亲切而深情,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诗人在想什么呢?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2).《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诗的三、四句不是承上句直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所谓是诗家胜语,值得反复体味。”(刘亚玲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我们从这种曲笔的用法中显然可以体会到四层含义: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这种写法实则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态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此点《教参》已提到)。

[1] [2]  下一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案8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