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 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 2 )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3 )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
( 1 )朗读课文,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 2 )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2. 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括(5分钟) PPT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疏通了文意,讲到它是《战国策》里的名篇,而《战国策》堪称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那作为名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到底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寻——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下面我找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PPT2
提示:“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重要的要素可以忽略
(二)解题(2分钟)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它包含哪些内容?
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兼语句式点明文章讲述的是两件事
全文围绕着哪个字而展开?(讽)
板书:讽
(三)品味构思精巧之妙(10分钟)
1. 文章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讽”? ——第二自然段
那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比美)它是如何转到写“讽”上来的,抓住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关键字 ——邹忌、“思”
板书:思邹忌
“思”字是最能体现邹忌这个人物特点的一个字 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邹忌又是怎么做的?(明日徐公来……)说明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自知之明)
板书:自知之明
于是“暮寝而思之”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邹忌“思”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你们认为他翻译得好不好?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三个“美我”的意思是否相同?妻、妾、客从内心里都认为“我”美吗?
对于妻子,情人眼里出西施俗话说:“刺猬夸儿光,狐狸夸儿香”,别说邹忌本来就挺美,就算不美,在爱人眼里他仍然是最美的文中交代邹忌美吗?妻子的态度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热情地赞扬“君美甚”,打心眼里就“认为我美”
对于妾,地位低下,害怕会失宠,回答时就一门心思想着去迎合他妾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在翻译古文时一定要做到“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按照生活的逻辑,心里害怕,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就不一定一致,也就是可以说违心的话邹忌在反思之后也说了妾是“畏我”, 那么妾的“美我”应该如何翻译?(说我美)
对于客,他是有事来访,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有敷衍成分,那这里的“美我”该如何翻译?(说我美)
文言文阅读,有两把“金钥匙”—— “以文解文”和“以理解文”“以文解文”,就是根据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的方法“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注释,但如果解出的意义有悖于常理,不合逻辑,就需要我们回归原文,结合语境再做仔细的推敲 PPT3
邹忌在“思”中,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于是入朝见威王”这体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品质特点?——善于思考
板书:善于思考
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情节推进的关键,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文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
2. 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劝谏及结果)出现这一结果有一个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他是谁?他的态度从哪个字可以看出?——齐王、“善”
板书:善 齐王
齐王针对什么内容说“善”的?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之事;二没有责怪邹忌与自身相提并论;三不掩饰自身深受蒙蔽的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虚怀若谷)
板书:虚怀若谷
文中对齐王着墨不多,一个“善”字鲜明地表明了他的态度,那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 ——“乃下令”,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英明果断)
板书:英明果断
讽谏最终的结果如何?——劝谏成功
板书:劝谏成功
(四)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15分钟) PPT4
(小组合作探究)
1.封建社会,历来有“武死战,文死谏”之说,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身受腐刑,多少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能劝谏成功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前后桌讨论交流:邹忌劝谏为什么能成功?
(1)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心中有
邹忌向齐王献策之时,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推断来看,齐国的政治存在诸多弊端但邹忌很了解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纳谏除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2)劝谏艺术高超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王进谏,而是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蒙蔽的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CH&461;N)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3)遇到
板书:善于劝谏的忠臣 乐于纳谏的贤君
2. 邹忌劝谏成功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PPT5
(1)劝说他人时态度要真诚,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对方乐于接受
(3)要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五)虚拟生活情境(6分钟)PPT6
刘晓龙假期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借了别人的钱需要还,于是找到作为好朋友的你:“借我一百元钱,别告诉我爸妈,也
回答要点:
1. 不借
2. 帮他解决问题,想办法,激励他戒掉,可以陪他一起找家长
(六)课堂小结(1分钟)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虽然只有343字,却具有健康的思想性和极强的艺术性其构思精巧,语言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际交往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学会将古代前贤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点亮智慧人生!
(七)布置作业 PPT7
1.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分析邹忌的方法分析齐王这个人物
2. 比较阅读《触龙说赵太后》,体会古人劝谏艺术的高明
(八)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思→→→→→→→讽→→→→→→→善
邹忌:自知之明,善于思考齐王:虚怀若谷,英明果断
劝谏成功
善于劝谏的忠臣
乐于纳谏的贤君
tag: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