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
学习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链接材料】1——解题:
①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②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链接材料】2——《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链接材料】3===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二)课文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 于是入朝见威王 c. 朝服衣冠
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④闻寡人之耳者 ( )
(3)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 )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③明日,徐公来。( )
(4)特殊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忌不自信 ( )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王之蔽甚矣 ( )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从一件家事写起,是件怎样的事?由此邹忌联想到什么道理?他又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2)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之后采取怎样应对措施?
(3)齐王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4)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王?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 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___ 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tag: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