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雪(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型 编写人:廖 向 韶 审核人:杨佳枚、向春玲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2、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爱江南雪、更喜欢朔方雪的鲁迅,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4、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5、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一、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雪的描绘中。
二、整体感知
1、注音。
磬( ) 奁( ) 朔( )方 灼灼( )( ) 凛冽( )
霁( ) 眷( )念 荷戟( ) 彷( )徨( ) 褪( )尽
2、看拼音写汉字。
lǐn( )冽 péng( )勃 升téng( ) 忙lù( )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霁:
眷念:
4、读课文,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5、这两幅雪景图各有什么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描写对象
特点
文中联想
表达的感情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探究赏析
1、作者喜欢江南的雪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说说理由。
2、课文第二三两段有哪些动作神情描写,通过哪些传神的词语表现出来,分析一下妙处。
3、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遗憾?从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遗憾?
4、作者在写北方雪奋飞的同时,似乎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与孤独,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能够突出这一特点?
5、你更喜欢哪幅图画,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雪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
四、练习
1、《雪》的体裁是 ,选自《 》,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文章《 》与《雪》的出处相同。本文的作者是 ,他的原名是 ,他的两部小说集是《 》、《 》,散文集是《 》。
2、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或写汉字。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眷( )念 彷( )徨 ( )胭( )脂
lǐn( )冽 péng( )勃 升téng( ) 忙lù( )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
A、单调 博识 滋闰 隐约 B、美艳 蓬勃 弥漫 连续
C、真切 忙禄 升腾 孤独 D、温热 壮键 包藏 旋转
4、根据文意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 )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②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 )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③在晴天之下,旋( )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 )转而且升腾……
5、解下列词语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朔方 凛冽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
②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 )
③《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 )
④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 )
,鲁迅《雪》导学案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tag: 鲁迅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