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老师的好。
师 好在哪里?
生 概括了原因。
师 是啊。这个题很简单,案也没有记住的必要,但这么简单的题也有一个表述得是否准确、完备的问题。而语言准确完备,是需要千百次的反复练习的。对待简单问题,好比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呀!
师 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究竟”一词,与现在不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毕竟。
师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生 为了引出母亲……是交代背景……是一种铺垫。
师 铺垫和交代背景的说法都有道理。有人据此主张本文分三段:铺垫、教育、影响……但我觉得,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主要是写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只是在写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涉及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至于题为“我的母亲”,那是编者加的。
(四)阅读4-7自然段
师 下面朗读第4自然段:“但这九年的生活……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师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恩师”改为“老师”,“慈母”改为“母亲”可以吗?为什么?
生 不可以。“恩师”强调有恩、影响大;“慈母”强调慈爱。两词都饱含感激之情。
师 母亲对我的教育,课文有一句总领的话,它是:
生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师 我提供一则资料,说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根据《四十自述》,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
师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管束”可以换成“管理”吗?
生 不可以。“管束”有“约束”的意思。
师 “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管理”的对象要宽泛得多,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意思除了“管”之外,还有“治理”。你们班主任对咱们这个班是“管理”还是“管束”?
生 管理。
师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我一顿。“责罚”不能改为“惩罚”“处罚”,为什么?
生 “责罚”是责备加惩罚。
师 正如前文所写:“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而“惩罚”和“处罚”不含责备的意思。处罚,是单位、组织的惩罚性处理。
师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请说说,“慈母”之“慈”表现在——
生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师 “病眼”还是“眼病”?
生 病眼。
师 再说说“严父”之“严”表现在——
生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师 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生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老师,“轻薄”是什么意思?
师 查查字典啊。
生 说话举动不严肃;玩弄。
师 再找个同义词。
生 轻浮……轻什么?……轻佻(tiāo)。
师 这一段扣“慈母兼任严父”很紧啊。确实。胡适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为此花钱,请看这则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
这则资料选自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在那个时代,他的母亲有这样的眼光,确实是了不起啊!
(五)阅读其余部分
师 下面朗读“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生 “又是当家的后母”是什么意思?
师 我再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读资料: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师 难啊!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对待大哥、对待嫂子、对待五叔三方面的事,这些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
生 分别表现母亲宽容与善良,容忍与温和,还有“刚气”。
师 课后练习二问我们: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 这是以身示范,也属于教育……这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师 不仅写“言教”,更写“身教”啊。……什么叫“耳濡目染”?
生 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师 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写这些意图何在?
生 烘托母亲宽容、善良、温和的性格。
师 最后一段齐读: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师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广漠”是什么意思?
生 广大,空阔。
师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生 这是作者谦逊的说法。
师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连用三个“如果”,起什么作用?
生 也是谦虚的说法。
师 还要记住:“如果”表示假设关系;用“如果”做关联词的复句叫假设复句。“如果”说明后面的“好脾气”之类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品德,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一丝一毫”“一点点”也体现谦虚美德。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有口皆碑。
师 概括结尾一段的大意。
生 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师 这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生 侧面描写。
(六)归纳 复习
师 课文学完了,下面作点归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咱们读一读,写一写: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师 此外还有需要积累的词语吗?也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生 还有“穈先生”的“穈”,……“庶祖母”的“庶”。
师 你们知道什么叫“庶”吗?……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嫡亲的嫡。
师 你知识面真宽!那你再告诉我,什么叫“嫡”?
生 正妻生的叫“嫡”,妾生的叫“庶”。
师 再告诉我,《红楼梦》里的贾宝玉——
生 是嫡生。
师 贾环和贾探春是——
生 庶生。
师 归纳一下,那些句子特别好,特别值得仿效。
生 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生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师 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重音应在哪个词上?(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朗读,如:“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等,略)
师 再归纳一下胡适母亲的身份。她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
生 慈母;严父;恩师。
师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胡适《我的母亲》课堂实录tag: 课堂 我的母亲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