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三、课后反思
庙子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预导讲练作”立体学案
课题:《敬畏自然》 课型:展示课 主备:孙中芳 审核: 2008.3.27.
教学目标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一、听写词语
二、探究质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表达效果:反问句更有力的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②反问句: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然而谁也不能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表达效果: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反问句: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陈述句:大自然是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表达效果: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反问句: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陈述句: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表达效果:反问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⑤反问句: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陈述句:你曾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表达效果::反问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三、课堂小测验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分)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2分)
,《敬畏自然》教学案tag: 教学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