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醉翁亭记》导学案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895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醉翁亭记》导学案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28醉翁亭记

2012年第二学期罗村一中学案八年级语文(编号028)

班级:        姓名:         学号:

执笔: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第14周

课题:28醉翁亭记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讲读课文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二、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琅琊(     )(     )     岩穴暝(     )

伛偻(    )(    ) 山肴野蔌(    )(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颓然乎期间(     )   阴翳(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环滁皆山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得之心(       )

(5)蔚然而深秀(       )       (6)寓之酒(       )

(7)至于负者歌于途(      )    (8)饮少辄醉(      )

(9)颓然乎其间(       )       (10)林霏开(      )

(11)野芳发而幽香(       )    (12)已而(       )

(1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3、翻译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的解释。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      (2)临溪而渔(         )

(3)野芳发而幽香(     )      (4)太守宴也 (          )

(5)乐其乐(         )(         )(6)山行六七里(            )

4、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⑤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1] [2]  下一页

,《醉翁亭记》导学案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