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乡愁》比读式教学设计11

《乡愁》比读式教学设计11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281  栏目: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乡愁》比读式教学设计11,

   [设计特点] 

  余光中的《乡愁》是抒写乡愁的经典之作,情深意长,感人至深朗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运用比读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能在比读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9页)因此,通过不同角度与形式的比读,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引领学生感受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美,更立体地欣赏与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美、音韵美,更能体悟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设计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乡愁是什么?是萦绕在贺知章耳畔那未改的“乡音”,还是流淌在李白眼前那“床前明月光”?是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还是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惆怅?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汨汩而出,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思乡文化,也成了中华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在时空的隧道绵延,思乡的情绪,也总会在阻隔的距离中酝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感受那奔涌而出的乡愁 

  二、朗读之比 

  朗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更是引领我们走进诗歌的金钥匙下面,就让我们在朗读中走进《乡愁》吧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请注意朗读的技巧(轻重、停顿、情感等) 

  1.学生自由读 

  2.抽读 

  用心的朗读总是那样声情并茂,老师想听听你们用声音演绎的《乡愁》,感受—下你们的情怀(先后请两位同学朗读,请同学们结合朗读要求相互评价,通过朗读之比,提高朗读能力) 

  3.听范读 

  也许你们的声音还很稚嫩,但你们营造的诗歌味道浓厚而动人!正是这首诗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游子,我国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曾经深情演绎过这首诗,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唯美的艺术世界吧(学生听范读) 

  范读得好吗?你们要不要再来读一次?我相信你们读得不亚于名家 

  4.全班齐读 

  通过比较明确:要注意轻重缓急的处理,用深沉而舒缓的语气读出淡淡的忧伤 

  三、意象之比 

  走进了诗歌的大门,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诗人心中的乡愁是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用具体事物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乡愁 

  四、情感之比 

  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邮票—生离之愁(亲情);船票——新婚之别(爱情);坟墓——死别之愁(亲情);海峡——目国之思(故乡情) 

  四节诗分别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国思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家国之思,诗意得到升华,这就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五、语言之比 

  诗人的情感,都要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表达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这首诗,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比一比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1.时间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的感情四个时间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2.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3.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方位词:这头、那头、里头、外头 

  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 

  5.一种句式:“乡愁是……”,营造出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6.每一节: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均衡对称,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六、拓展之比 

  从古到今,多少游子,苦苦追寻,他们在追寻什么?留住我们的根 

  1.于右任的《望大陆》(又名《国殇》) 

  明确:于右任的这首诗采用楚辞体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余光中曾说,“我的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说的就是自己文化的根在大陆他的《乡愁》,无论格式、音韵、还是内容,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追寻,这也是两首诗歌所共有的 

  2.台湾其他诗人的“乡愁”——席慕蓉《乡愁》 

  先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交流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富有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都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抒写心中的愁,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3.古诗词中的乡愁 

  说一说含有“(乡)愁”的古诗词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点拨: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动感,如同汹涌澎湃而绵绵不绝的江水:“愁”如影随形,漫空飞舞“愁”无处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离愁…… 

  七、总结 

  《乡愁》是—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通过比读,我们明白了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有一种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会心有灵犀,穿越古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乡愁永远像一首澎湃的歌


,《乡愁》比读式教学设计11
《《乡愁》比读式教学设计11》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