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综合,也就是概括,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做阅读题时,都要用到“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只不过因题目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综合,有时二者兼用。一般而言,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进行联想推断,则需要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没有定规,综合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把文中的关键词语摘录组合在一起,形成答案,可在阅读中仔细推敲领会句子的含义,结合作者意图对文章进行提炼概括等。
(四)答题的语言要“准确”“巧妙”
解答阅读题,切记偏离题意,语言模糊,模棱两可,大体则有,具体则无;也要避免语言罗嗦,重复述说,同时要注意不能思路混乱,没有逻辑性。要力求在用语准确的前提下,做到语言巧妙,巧在语言“新颖、生动、形象”,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
(五) 把握题目梯度,答题循序渐进。
阅读题的设计基本呈现由浅入深的特点。一篇文章通常设置4—5个阅读题,从知识题到理解题,由答案固定型的简答题到答案多元化的开放题,题型有变化,难易有梯度。
总之,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整体感知——各个击破,恰当使用语言表述技巧。
考场是个特殊的阅读场地,题料是精选的阅读文本,是对阅读能力的真实检测。如平时储备丰厚,训练有素,把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考场上就能应对自如,厚积薄发,见解超凡。
当然,考场上的气氛毕竟有别于平时,所以,要想在考场上将各种答题方法灵活运用,发挥或超常发挥阅读水平,还需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四、巩固练习www.lexue88.com(www.lexue88.com)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2003年常州卷)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2分)
2、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3、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3分)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 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4、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3分)
指导:
1、 重在考查正确把握文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要求考生能根据文意阐述其作用
3、 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4、 开放性试题,实际也是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答案:
1、 觅食 求偶 识别 自卫 (2分。答对2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 说明了雄蛾触角的灵敏。(2分。意思对即可。如从雌蛾的角度说明亦可。)
3、 ①不是。因为这是由动物的趋光性决定的,不是由同种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 声音引来的。②是。因为这是由蜂蜇人后发出的警戒素招来的。③不是。因为这是由鲨鱼 的血引来的,不是由鲨鱼的体味引来的。(3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4、 不设统一答案。例:可以提炼昆虫的性引诱素,引来异性昆虫自投罗网。(3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如脱离文章知识,方法可行得1分。)
tag: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