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下定义要求完整,句子前后可颠倒;作诠释不要求完整,句子前后颠倒,意思有时就说不通。例如“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
摹状貌: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有鲜明深刻的印象。《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石柱上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字态万状,惟妙惟肖”,很好地展现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意
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另外,归纳段意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省略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同类项”概括出段落的要点。
考点5 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重点句子是指那些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结构复杂的长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品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考点6 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有关词语,它往往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平时可以用删除法和换词法比较体会其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实见长,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平实和生动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在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第7段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表达效果。
考点7 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能够筛选、提取出关键信息是我们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能力。筛选就是一分为二,一部分选取,一部分淘汰。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筛选、提取信息就有了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弄清所需信息的内涵从而决定取舍。筛选、提取出的信息不一定完全,往往还要加以抽象、概括、调整、组合,这是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完善并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成为完整而有条理时表述。
考点8 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测和想像。这种推测和想像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基础,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做此类试题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要求仔细分析,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进行推理,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积累,通过广泛的知识联系来找到解答的钥匙。
总之,阅读说明性作品,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从命题趋势上看,试题更注重考查大家的快速阅读能力,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多种信息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及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将成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并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试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复习质量。
语文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宁德市试题展示
四 宁德市试题展示
1.2002年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
四、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文段,按文后要求作答。(16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侯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侯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拿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跳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写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2.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文中划 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4分)
3.第2自然段对物侯知识、物候学的介绍顺序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2分)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5.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2分)
6.地球是人类的家国.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来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徒、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白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4分)
2.2003年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
(三)阅读《动物奇特的语言》,按文后要求作答。(16分)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课文梳理(语文版)tag: 中考语文 说明文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