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3日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湖人队到第四节还落后火箭11分,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最终以96:93战胜了火箭队。
B.从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联合国负责在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的最高长官戴维·凯带领手下1000多名核查人员在伊全境进行了9个月的“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艰难工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进展缓慢。
C.美国把全世界和平的呼声当作东风吹马耳,一意孤行,多次悍然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侵略性战争,单方面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流血事件。
D.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中外游人拍了许多照片,立此存照,留作纪念。
2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应?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收到的实效有限。
B、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C、她的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了……
D、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才能保住生命。
B、 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 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D、 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答案:
1、C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有时也指细致深刻的观察;考查: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检查。协调:彼此配合适当;谐调:事先商量使事情办妥。神智:精神智慧;神志:知觉理智。)2、C(“徜徉”意为“安闲自在地步行”,也作“倘佯”,而“徘徊”一般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①句的语境突出了“悠闲而轻松”应选“徜徉”;“常常”的意思是“(事情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②句强调的不是数量、时间和频率,而是“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应用“往往”;“意气”常指“因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而“义气”意为“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③句从常规搭配上看,应是“意气用事”;“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而“决然”有两种意思:一是形容很坚决,二是表示必然、一定,④句表示“绝对”之意,应选“绝然”,答案为C)3、A (媒介: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电台。融解:冰雪变成水;溶解:物质的分子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是化学术语。充溢:充满、流露,含喜爱之情;充斥:充满,含厌恶之意。) 4.C (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终身”, 多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终生”,多用于某项事业及工作。)5. A (掩饰:使用虚假的手段来掩盖缺点、罪行等;掩盖:遮盖,隐瞒。分别:着重“别”,辨别异同、轻重、缓急;区别:着重“区”,运用范围较广;能用“分别”的地方大都可以用“区别”,但“区别”更适合用于相联系或统一的事物,如区别目的和手段,区别任务和义务,区别权利和义务等。声明:公开表态或说明事实真相;申明:陈述,说明)6、A (风情:风貌情感;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刺激:有推动事物使其起积极的变化之意;冲击:一物对另一物的撞击或影响。折桂:过去指科举考试中夺得第一名,现也可指夺得好成绩,用于已发生过的事;问鼎:过去指图谋夺取政权,现也可指希望取得好成绩,用于未发生的事。)7、C (继续:延续下去,不间断,多指活动;持续:延续不断,多指时间。磨练:在艰苦环境中锻炼;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精湛。腐蚀:通过化学作用,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也可指人受坏的影响而堕落;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多指细菌对人或物体的侵害,还可用于自然力对物体的侵害。)8.D(“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只表示进一步申诉理由或追加理由。“款式”是样式、格式的意思。句中提到的新壶是已烧制好的成品,其样式,即款式已经定型,不可再事更改,作伪者无手脚可作。并且,紫砂壶的款式也不是刻出来的。“款识(zhì)”是指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显然,作伪者是就壶上所刻的文字弄虚作假,即用冒刻名人题记的手法来提高责的身价以牟利。可见,冒刻的是“名人的款识”。 “借故、借口”都有假托某种原因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借故”的“故”多是虚晃一枪,一般下面并不交代这“故”是什么。而只是径直说出其真实的目的,即作了些什么;“借口”则往往要交代出其所“借”的某种理由,然后再接着说出其真正的目的。)9、B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土地或公物;鲸吞:喻吞并别国土地。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管理体制、自然;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多指人事、历史。 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境遇:境况和遭遇。)10、B (沟通:使双方通连,如“大桥沟通河东河西”;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原型:原来的类型和模型,多指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依托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年青:年纪不大,一般指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人;年轻:样子看上去不大,并不意味岁数小,如“他四十岁了,但看上去好年轻的。”另外,“年轻”可以用于物,如11、 C (A“何曾”后面不能跟否定句式,应作“何尝”;B“何妨”应作“不妨”;D“何苦”应用“何必”。)12、C (A“并且”应改为“却”;B“无论”同“还是”不能配合,应把“还是”改为“都”;D“否则”去掉。)13.B “故弄玄虚”指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用来修饰“态度”不恰当。14、D( A“长此以往”是推测未来,这里应是“这样一来”;B“参差不齐”指具体事物,“成熟期”只说“有早有晚”;C“改弦更张”是就某一方面说的,“师生关系”是两方面的,只能说“加以改变”。15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熟语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