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瑞安市三中五中两校高三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佣金 /佣工 衣冠/冠冕堂皇 悭吝/便笺
B.羁绊/畸形 涕泣/风流倜傥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
C.靡费/奢靡 拙劣/捉襟见肘 哺育/捕风捉影
D.譬如/鄙薄 一应俱全/应声而落 干劲/劲敌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署 蜂拥 荟萃 察颜观色 共商国是
B.元宵 彗星 瞭望 再接再厉 山清水秀
C.峻工 寒喧 表帅 按步就班 行迹可疑
D.纹身 沉缅 赌搏 委屈求全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 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 。
A.爆发 不管 推却 B.暴发 尽管 推却
C.爆发 尽管 推诿 D.暴发 不管 推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中秋节将至,市场上月饼琳琅满目,购买者也一日多过一日,这中间不少是自己食用的但那些购买几百元,几千元盒装月饼的顾客,基本上是为了送礼。
B. 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C.声势浩大的全国选秀,沸沸扬扬的短信投票,历时十个月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终于尘埃落定。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 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烦躁、失眠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D.届时,奥林匹克的精神将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火炬传遍世界,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天上下得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子?
B.“璧由环状石斧演变而来,其名为璧(璧的初文为辟),因为环状石斧是劈削器,即取义为它的功效——劈。”(《古史新探》351页)
C.“我们的社会没有训练人怎样抚养孩子,”他为此痛心疾首:“这或许是个悲剧。”
D.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寺庙漫谈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庙,是指祭祀祖先的祖庙。如今寺庙成为了佛道儒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既然是供奉神明的地方,自然要突出与市井所不同的那份清幽,这就体现在了寺庙的建筑格局上。
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佛寺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我国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因而我国的清真寺也有很多。最初建造的伊斯兰教寺庙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筑,以后逐渐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根据文献记载,道观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它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北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除了这种大型的道教宫观外,还有很多民间寺庙,多供奉着道教神仙,当然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多神供奉一庙这在中国的寺庙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寺庙的结构布局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这种建筑结构与同样是宗教建筑的西方教堂相差甚远,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在于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而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随处可见,建筑学家指出,欧洲的教堂建筑多是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而中国的寺庙则恰恰相反,由于采用了“舍宅为寺”院落式布局,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中国古老的勘舆思想更影响了寺庙的选址,选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建寺庙,为的是突出寺庙的脱俗,却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此外,中国的园林式建筑格局也影响了寺庙的结构布局。广植苍松翠柏、奇花异木,突出了寺庙的清雅不俗,气韵生动。寺庙与园林,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摘自《百科知识》2007文章有删节)
7.下列对“寺庙”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寺庙不仅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B.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和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寺。
C.汉代以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宗教建筑的专称。
D.现在的寺庙成为了佛教、道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8.下列不能作为“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佛寺的建筑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B.如今的伊斯兰教寺庙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
,2017届瑞安市三中五中两校高三期中联考tag: 瑞安市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