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细毛接触物体表面时能够产生很微小的分子间的作用力。
B.所有细毛与固体表面充分接触时,产生的总粘着力很大。
C.具有纳米级的细毛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下产生很大的附着力。
D.细毛与物体表面的角度增加到30度时,两者的作用力大大降低。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发现,壁虎能攀附在所有的材料上面,甚至在水里、真空环境及太空中都能行走自如。
B.壁虎胶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只是像“蝙蝠侠”的这样的小玩具。
C.壁虎绷带的空出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而不像其他胶带那样用一次就失效了。
D.让一个人县挂在高层建筑物窗外擦试玻璃,是完全有可能的事。科学家已经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取得了研究的成果。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壁虎胶带都优于传统胶带,所以传统胶带完全退出市场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B.壁虎胶带的表面是无数人造的有吸附能力的细毛,这是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黏性材料。
C.今后影视拍摄武林高手飞檐走壁的镜头不一定要用替身或电脑合成特技剪辑的方法了。
D.在零重力空间,未来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中可以任意行走,轻松上下。
(十五)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研究的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用,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
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1.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所指的是( )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
B.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月温差的变化。
C.自然界的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
D.北半球地区1975年到1990年间冬季气温上升变化和1900年至1990年月温差变化。
2.下列对“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这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所造成的气温变动,反过来可以表明“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B.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反过来,可以证明“温室效应”对气候变暖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C.温室效应引起的相当程度上的气温变化,反过来可以说明人类行为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多么严重。
D.近几十年来气温上升变动和月温差的变化,反过来表明以往对全球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的变化与自然变化有关。
B.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C.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的行为与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不无关系。
D.“温室效应”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半球冬季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还有2/3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
B.如果气温全面上升“归因于自然”的说法被证实,那么,以往的“温室效应”归因说将被基本否定。
C.华莱士认为“气温的全面上升”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忽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D.南半球陆地少,海洋多,冬季与夏季的温差应该比北半球小。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参考答案
(一)1.C(“生态类型丰富”“提供物种资源”应是整个三级台阶而非“第三级台阶”)
2.A(“整个高寒草甸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是不重视环保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而非“目前情况”。)
3.C(文中涉及到的“地质灾害表现更加突出”的原因是青藏高原与平原不同的地质结构,而非生态遭到破坏。)
4.C(节约用水,不一定能保护地下水系,而且上一级台阶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第一级台阶不能“支撑”第二、三级台阶。)
(二)
1、C(A原文第二段说“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B“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D偷换概念,“有助于防止”不等于“有效防止”。)
2、B(这是一氧化碳危害人体的情况。)
3、C(这是乔和贝奇研究后得出的看法,并非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
4、D(A从第三段的内容来看,危害是明显的;B原文结尾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从最后一段看,希望将其“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就有必要进行评估。)
(三)1.C(说明:在“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一句中,“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因”,“短期变动”是“果”;“短期变动”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根据第三段“这一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可以知道造成“短期变动”的原因是“大气环流”。)
2.A(“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一句中,“这种变动”,指前一句中的“怎样引起的变动”即:自然原因(大气环流)所引起的变动。而自然原因又是主要原因,反过来当然可以推断出“人为的原因(温室效应)是极其有限的”。B、C两项错误在于过分强调了“温室效应”的原因。D项对“这种变化”理解错误;再则,气温上升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哪一种“解释”是靠不住的。)
3.C(第四段中“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一句可以证明C项说法有误。)
4.A
(四)1.B(A不是表皮而是细胞壁,C不是失去表皮,而是细胞壁受损,D不是失去细胞壁,而是细胞壁受损。)
2.C(AL型菌出现的原因,BL型菌可以修复,DL型菌的成因。)
3.A(没有形成L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4.B(根据文意,如果确诊为细菌性L型疾病,用作用于细胞浆质和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
药物是可以把病治好的。)
(五)1.C(A,缺少“利用遥感技术”,“在高空”不一定要乘坐飞机;B,文中没有对“用远红外探测器”的说明;D,文中没有“传感器”的说明内容,探测的是“考古遗迹”,而
不是“考古文物”。)
2.D(A,文中没有与“随着岁月流失逐渐荒废的地区”比较的内容;B,文中要说明的是环境差异形成不同的征象,并非说明“保存古代遗迹”有什么不同;C,征象区别在平地看是微乎其微的,而到高空用仪器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科技文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