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469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④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兼语省略)

⑤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

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介词“于”省略)

b.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介词‘‘以’’省略)

⑥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如:

a.蟹六(条)跪而二(只)螯。

b.寒署易节,始一(次)反焉。

4.词类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或词性未变,但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做“实词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活用

a.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b.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如:邑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名词作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动词活用

a.动词用如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动词用如使动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c.动词用如意动词,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形容词活用

a.形容词用如名词,如: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b.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山多石,少土。

c.形容词用如使动词,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d.形容词用如意动词,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4)数词的活用

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

5.文言翻译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做到以下四点:

(1)译文要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所谓“达”,就是无语病,做到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所谓“雅”,就是译文的用词造句要讲究文采,做到文笔优美。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以体现原文的造句特点;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对词语或句子结构进行灵活的翻译。

(3)恰当补充与删减。文言文在一定的条件下常省略的一些成分,翻译的时候,这些成分要及时补充出来。文言语句中的一些语气词、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部分,翻译时要不吝删掉。

(4)正确调整语言顺序。在翻译中,凡是原文语序与现代汉语一致的语句,其语序要遵循不变;凡是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语序,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倒装句的翻译。   

(三)备考指津

误答原因探寻

文言文阅读题的误答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平时文言文阅读量不足,文言语句背诵量少得可怜,文言底蕴薄弱。有的考生平时学习古文满足于对照注释能看懂课文,不肯在背诵原文上下功夫,更有甚者,以背诵译文代替阅读古文,其结果,文言语感非常薄弱,基本词汇识记寥寥,以致在应试中不能读懂原文,找不到正确答案。

平时做题轻阅读,重做题,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阅读文言语段与做题本来是基础与目的的关系,阅读是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就根本谈不上做题。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把重心放在了做题上。由于阅读投入不足,理解浅薄,做题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把题做错。

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确发挥。有的考生平时在做题中正答率不高,又不能找出失误的原因,因而产生厌读的心态,失去了做题的自信心,影响了正常思维,自然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

不能科学运用应试技巧。近年来,有些文言文阅读题除用语境法做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法。如“代入法”、“排除法”、“互训法”、“组词法”等,这此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捷地做出答案,提高答题效率。可是有的考生把平时的训练与考试分割开来,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有关的应试技巧。

备考方法点拔

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读书、背诵与积累,在夯实文言基础上狠上功夫。具体来说,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掌握常见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20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要孤立地背诵文言虚词的字典意义。 

(3)掌握六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要注意在具体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和概念。

(4)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要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序有着很大差别,翻译时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

(5)平时阅读古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要习其句,还要注意分析综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文言文。

(6)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文段落,充实文言仓库,加强文言语感建设。

(7)经常翻查工具书,及时扫除阅读语言障碍,不轻易放过一处疑难问题。

临场应试技巧

   近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大都是浅易的纪传文,其得分,关键在于对原文的读懂与理解,即通过阅读原文,把握原文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始末如何,通过这些事情,看出人物有什么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为达到从宏观上把握原文之目的,就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仔细品读原文,做到字斟句酌,不可操之过急,以先入为主,仓猝应付,读不懂原文就急于做题。

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大阅读的投入,恰当地控制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以2:1为宜。

在善于借助试题中的已知题项,帮助对原文的理解。例如,阅读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最后两个小题,就可以为文段内容的把握提供一定的帮助。考生要在把握了文段的内容之后再做题。做题时,可广泛采用再现法、组词法、代入法、互训法、排除法、语境法等,把题干中的语词与翻译放在原文的整体认知中深化理解,从而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

二、高考题例

(一)

李若水字清卿①,沼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②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③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④令日:“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日:‘‘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日:“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日:“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日:“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日:“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噗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宫。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噗血:含血喷出。

    ——1998年高考文言阅读试题

【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