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四、对比在作文中的应用
1、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例① 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意味深长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②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③ 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蜷身恋屋檐。(王通讯《为中华腾飞立志成才》)
例②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例③将“雄鹰”与“家雀”的不同生活习性进行对比,含蓄地表现了两种持有不同世界观的人的不同抱负与追求。
运用对比思维,就必须能找到能够构成对比的事物。
2、高考满分作文例文:
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记叙文)
引子:初夏的空气很好,橙色的太阳散发着动感而温暖的光,映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轻柔反射回来的是颗颗自由而无邪的灵魂。
一 多多的故事
多多是小学中出名的好学生,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多多造的句也是最工整和正确的。
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用“阳光”造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造了许多个老师微笑点头的好句子。轮到多多了,他明亮的眼眸盯着窗外胖乎乎的太阳,高举起了双手,显得十分兴奋,老师很高兴地让他说说他造的句子。
“夏天的阳光很活泼。”
多多自豪地说,但是全班静得出奇,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微笑的嘴角也下摆了30度。
“多多,活泼是用来形容活的东西,如小狗啦、小鸟啦,怎么能说阳光很活泼,下次不要这样啦。”老师皱着眉头说道。
于是,多多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批评,委屈地坐下来,眼泪在眸子里,亮亮的,好像窗外的阳光,而那颗橙色的心也有些涩了。
这样,多多发誓不再用自以为可爱的词语造句了,他的文字从此平实正确,不知不觉中少了些什么,然而少了什么?恐怕只有活泼的阳光知晓。
二 小小的故事
小小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扎小辫的女孩,笑起来很可爱,有两个酒窝,仿佛盛满了蜜。
此时,小小坐在妈妈的身后,搂着妈妈,仰头望着早晨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大笑着调皮地与妈妈交谈。
是的,交谈,小小长大了,会用心观察生活了,于是她学会交谈。
“妈妈,夏天的天空很蓝,白云很胖,夏天的阳光……阳光很活泼!”小小像发现了美洲一样大声地说着。“天啊,妈妈最爱的小小,你怎么可以这样可爱,这样聪明,造的句真好!”妈妈嘴角漾起自豪的微笑。小小的酒窝里也盛满了蜜水,好像一点一滴来自稚子纯真的心底。
从此,小小知道,妈妈为她而自豪,她的阳光很活泼,她的文字就像甘洌的泉水,清澈、明丽,闪着孩童无邪的光辉。
三 后来的故事
后来也许没有了故事,但又好像讲也讲不完。
多多知道了一个词语造句要用最正确的方式,慢慢的,多多的句子只有一种答案,永远正确的无味的答案,曾经阳光的心失去色彩。
而小小,则学会用无数种方式来表达,根植于心的是创新的见解、不同的方式和可爱的手法,那颗小小的阳光的心带给大家的是最本真的源自心底的生命色彩。
生活是这样的,一个词语可以造很多句子,同样的问题会有迥异的解答,两颗都曾经阳光纯真的心从此经历不一样的历程,不经意间,其实生活可以更美的!
例文2
山西 考生
黎明前的那段时间最黑暗。
树丛中,两个人正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个人,是高唱“不在红尘中,尘缘看得清”的隐士。另一个人,是走过一路坦途,从未遇到荆棘猛兽的商界精英。隐士对待生活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自认名、利、爱、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活就是雾里看花。商人深谙尘世中红男绿女的嬉笑怒骂,执著地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暗中,隐士又发牢骚:“天怎么还是这么黑?”商人淡淡地吐出几个字:“天很快就要亮了,黎明前总是最黑暗。”
天际泛白。丛林尽头有一只装了一半水的瓶子。隐士触目伤怀:“瓶子怎么只有一半是满的?世界总如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处处有缺憾。”商人意气风发:“瓶子竟有一半是满的!上帝总是仁慈,从不将一个掏空了的瓶子塞给人们。”商人抓起那个瓶子,打算用它来滋润干渴的双唇。隐士抓住了商人的胳膊,以一种哀求的语气说:“朋友,喝掉了水,我们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商人摇摇头,看着几乎要屈膝在地的隐士,说:“朋友,喝掉这些水,我们的身体里就有了新注入的血液,我们就又有精神上路了。”一个执意要喝,一个决意不肯。于是,两人“抬”着这个瓶子去找人说理。
经过一个荒原遍布的坟墓,商人呶呶嘴,笑着对隐士说:“他曾经和我们一样。”隐士的脸上没有半点生动的凸起,闷声闷气地挤出一句:“我们也必将和他一样。”随后,二人又是沉默,还是要找个人评理。
坟墓背后是一片农田,一个农夫正在锄草,嘴里还唱着:“海内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人跟过去,拉住农夫,让他给评评理。
农夫歇了一会,对隐士说:“我看你也上了年纪了,老人总是怀疑许多真东西。”又对商人说:“年轻人,你还小,总是相信许多假东西。”农夫顿了顿,又说:“你们看问题,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你,隐士,一味消极避世,所以认为天是黑的,瓶是半满的,人是要死的。而你,生意人,你一帆风顺,看到天是亮的,瓶是半空的,人是活着的。正如读书人说的那样,叫什么‘境由心造’。”
是啊,我们看问题不正如十个人看一棵树这树就有十种模样吗?境由心造,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朋友,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简评:此文脱去了一般中学生的作文程式,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其才思。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具有传统意味,一个富有现代精神;遇事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作者通过在特定情境下两人对生命之源与死亡之屋的不同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及其冲突,构思精巧,对比鲜明。
例文3
湖南 考生
适汉武帝年间,匈奴寇边,入长城百余里直至河间,关中震动,长安一片哗然。有客商来自西域,自曰大月氏使者,武帝欣然接见。其言匈奴欺压西域各国,犹以大月氏为甚,国王被杀,其颅被制成樽,是以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武帝听之甚悦,希冀联大月氏以抗匈奴。殿下有二人者,苏武与连奇。二人皆以说辩闻于关中,武帝以二人为使前赴大月氏,二人欣然领命。次日,苏连二人偕百余人伴大月氏客商西行,途经玉门,遇匈奴千余骑,不敌,乃被俘。
众人被擒,北行千里,直至单于庭,匈奴单于虽居塞北,然也闻苏连二人之名,闻擒住二人,大喜,致酒以待二人,又备刀斧手于幕帐之后,言以摔杯为号。
连奇见之,哆嗦不能前;苏武则慨然就坐,谈笑而饮,神态不卑不亢。单于见之心服,乃曰:“吾匈奴地域辽阔,带甲之士百万,与汉家相争以来,无不大胜而回,先祖冒顿单于更俘汉主于白登,二位何不识时务而听天命,助我匈奴夺得天下,此万世之功也。”说完令人奉上金帛,带出美女。
连奇自以为必死,而今见单于有招,喜若狂,立即应允。苏武鄙之,昂然直视单于曰:“男儿立于天地间,岂不闻忠、孝、节、义?失之四者,与猪狗何异?吾意已决,请就戮。”说完大步走出帐外,弃金帛美女而不顾。
单于心爱其卜,终不能动,乃禁武于马厩之中,终日以钱帛美女诱其归附,不肯;又令其食粗糙之糠,干沉重之事,妄以此逼其降,终不为所动。单于见不能动其心,乃将其放逐于北海,终日以牧羊为生,连奇数往劝之,不应,反大骂连奇失节。苏武终不改节,并题诗于门上:“宁为汉家无头尸,不为匈奴屈膝人。”
其气节可见于此。然观苏武、连奇二人,一持节甚坚,十九年而不改,一奴颜婢膝,苟且偷生于异邦;一流芳百世而名垂千古,一为世人不齿而遗臭万年,何哉?善恶之择,美丑之分在乎心也,心正,不令而行;心不正,虽令不从,是以苏
武能弃金帛而选大义,面对美色权势,而终不为所动,心择之正也。
简评: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个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一个唯唯诺诺,苟且偷生;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一忠一奸,天壤之别。文章虽用浅易文言文写成,但叙事清楚,语言简洁,较好地突出了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作文训练 .2008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题目: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要求:运用两组对比,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